10月30日,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丸美生物”)公告称,收到广东证监局出具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根据监管局对于丸美生物的现场检查,发现公司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和披露不规范的问题。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次事件反映出丸美生物在内部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从公司本身来说,丸美生物主品牌丸美定位在细分赛道,具备差异化。假设未来企业能够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在眼部护肤方面成为权威,同时有非常好的功能性产品的话,企业内在壁垒会更高。”
遭监管机构警示
根据公告,在财务核算方面,一是收入核算不准确。二是在建工程核算不准确。三是相关会计科目存在错误列报的情况。此外,公告显示,丸美生物使用募集资金开展现金理财,未按有关规定披露报告期内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以及期末投资份额、签约方、产品名称、期限等信息。
根据相关规定,广东证监局对丸美生物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董事长孙怀庆、董事会秘书程迪、财务总监王开慧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根据丸美生物发布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后的财务报表,2025年上半年,丸美生物调整后的营收为17.65亿元,较调整之前减少了454.68万元;调整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较调整之前减少了1132.97万元。
11月5日,丸美生物方面向记者表示:“此次收到监管函,让我们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公司团队虚心诚恳地接受,并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会计数据更正。公司各项业务一切正常。”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此事暴露的核心问题还不能用财务疏忽,更深层的可能还是公司在公司治理、战略布局以及心态方面出现了问题。展开来讲,它在合规意识和内控上都存在问题,无论是收入确认这类财务核心环节还是募资管理方面,对于一家上市公众公司来说都是监管的红线。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以及对法规的敬畏之心不足。”
“此事对丸美生物的影响非常大。短期来看,对公司的形象、信誉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信任危机。同时,丸美生物旗下的丸美作为中高端品牌,品牌形象也会因此受到牵连。从长期来看,丸美生物将会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未来,公司在融资、资本运作以及合规化方面恐怕都会被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张毅同时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丸美生物最初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为孙怀庆。2019年7月,丸美生物成功在A股上市。上市之后,丸美生物股价一度上涨至87.10元/股,此后开始下跌,曾经跌至18.12元/股。截至11月6日收盘,丸美生物股价为33.3元/股。
转型生物科技待考
在发布警示函的同一日,丸美生物也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丸美生物实现营收6.86亿元,同比增长14.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48.16万元,同比增长21.16%。今年前三季度,丸美生物实现营收24.50亿元,同比增长25.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增长2.13%。
值得一提的是,丸美生物旗下丸美品牌是国产中高端定位并具规模的头部品牌。截至2024年,在公司29.7亿元营业收入中,丸美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占比69.24%。另一美妆品牌PL恋火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占比30.51%。
记者注意到,在2015年,丸美生物和本土头部企业珀莱雅的营收规模都在十几亿元量级,而截至2024年,珀莱雅营收已破百亿元。另一头部企业上美股份在2019年营收为28.78亿元,到2024年营收规模已经增长至67.93亿元。
对此,日化行业专家白云虎表示:“首先,丸美的价格定位在中高端。这在目前的价格竞争环境中不具备优势。其次,丸美定位在眼霜,而眼霜的市场规模比起补水、美白等整体护肤市场的规模相对更小。同时,在抗衰老眼霜领域,丸美又需要直面来自国际品牌的竞争。再次,丸美生物当时主要是以线下渠道为主,是通过开百货店的形式,更多是以体验性的服务为导向。在渠道上,丸美生物在线上渠道上的转型、发展并不如上美股份等企业转得快。”
记者注意到,2024年,丸美生物将公司证券简称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并在当年的年报中表示,更名标志着公司从传统美妆企业向生物科技美妆公司战略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丸美生物研发费用为3996.48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26%。对于公司的研发投入,丸美生物方面表示:“纵观国内外美妆企业,研发费率基本在2%—3%。公司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记者注意到,丸美生物与其他头部美妆企业相比,研发投入仍有差距。同期,华熙生物研发费用为2.3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0.22%;贝泰尼研发费用为1.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9%。
白云虎指出:“向科技转型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功效型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必然需要更多,目前国内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比通常是在3%以上。虽然丸美生物称要向生物科技转型,但实际的研发投入尚未达到相对应的水平。”
对于丸美生物的未来发展,白云虎认为:“目前丸美生物市值并不高,资金也并不多。在此背景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丸美品牌进一步强化,例如通过合成生物技术以及其他技术来强化产品的实力,但在抗衰老眼霜领域,其要直面国际大牌的影响,突破起来是有难度的。”
张毅则认为:“丸美生物未来发展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丸美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能否重塑各方面对它的信任;二是研发上,能否把抗衰从营销概念转为技术壁垒;三是要看它在新的品牌或者新的增长引擎打造方面,利润、营收增长能否让投资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