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的一条重要举措。如何更有效反“内卷”、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关乎未来5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在治理“内卷式”竞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机制创新等措施,推动多个领域从低水平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市场秩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重点行业竞争格局有所调整,地方政府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例如,光伏产业此前陷入“价格战”,今年以来,工信部等6部门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企业之间开始推动重组,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光伏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有所恢复。2024年以来,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多地陆续清理违规优惠政策,遏制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土地低价出让等违规行为。这些举措,对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治理“内卷式”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要看到,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市场分割问题仍然存在,地方政府通过税收返还、土地低价出让等隐性手段干预市场的现象仍未得到彻底根治。又如,平台经济治理面临新型竞争失序挑战,数据滥用、算法共谋等问题依然频发。再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创新生态尚未完全激活。另外,灵活就业群体过度竞争与权益保障仍有缺失,社保参保率偏低。
反“内卷”的根本在于强创新。接下来,整治“内卷式”竞争,仍需瞄准“综合”二字,对症下药,多方面施策。
完善政策法规,增强政策协同,纵深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尽快推出地方招商引资行为“负面清单”,对招商引资、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开展全覆盖审查。构建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在重点区域试点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平台,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执法标准互认。优化地方政绩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加大平台经济监管力度。细化平台合规操作指引,制定《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强制“最低价协议”、数据垄断等行为。构建智能监测与处置系统,利用大数据、AI技术建立异常交易预警模型,重点监测虚假交易、恶意退货等行为。推动平台经济多元共治,建立“平台自查+监管抽查+社会监督”机制,鼓励消费者、行业协会参与市场治理。
助力企业重塑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技术突破的微观基础,引导企业将资源从同质化生产转向核心技术研发,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优化创新政策激励机制,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构建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各类资本协同开展创新工作。
全方位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权益。规范平台用工关系,推行“算法透明化”改革,要求平台公示派单规则并保障骑手申诉权。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灵活就业服务平台,提供职业培训、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完善社保制度设计,修订社会保险法,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独立参保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
(作者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