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正面临一场关乎存续的财政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在提交2026年度拟议方案预算时发出严厉警告:若会员国不能按时全额缴纳会费,联合国将陷入破产危机。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也让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多边机构财政问题浮出水面。
为应对资金短缺问题,联合国已主动削减近6亿美元支出,但即便如此,到2025年底仍可能出现超过4.5亿美元的赤字。古特雷斯坦言,这将“耗尽我们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储备”。更令人忧心的是,未来两年内,联合国还需向会员国退还总计9亿美元的抵扣款,这将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更加岌岌可危。
要理解这场危机,需从联合国独特的预算体系说起。其预算主要分为经常预算与维和预算两类,前者来源于会员国强制性会费分摊,按自然年度核算,支撑秘书处日常运作与核心项目推进等基础性工作;后者则独立于经常预算,财政年度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专门保障国际维和行动开展。眼下亮起红灯的正是维系联合国正常运转的经常预算。
2026年预算提案显示,32.38亿美元的预算总额,较最初草案缩减近6亿美元,比2025年核定预算下降15.1%,创下近年新低。预算紧缩直接冲击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岗位数量从原计划的1.38万个压缩至不足1.16万个。这意味着,联合国在人权保障、可持续发展、人道主义援助等核心领域的履职能力将受到实质性影响。
细究危机的直接成因,部分会员国长期欠费首当其冲。按照联合国基于支付能力原则建立的会费分摊机制,各成员国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承担相应比例的会费。然而现实情况是,近200个会员国中,有近三分之一未能按时足额缴纳2025年会费。其中,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欠费行为尤为引人注目。
按照联合国规则,美国会费占联合国经常预算的22%,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经费中的分摊比例则超过25%。但自今年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这个全球第一发达经济体不仅没向联合国缴纳2025年一分钱会费,甚至仍未结清2024年的欠款。累计下来,美国所欠联合国会费已超30亿美元,这一数字几乎等同于联合国2026年全年的经常预算,成为压在联合国财政上的“巨石”。
从更深层次看,联合国财政危机暴露了其制度设计的结构性缺陷。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既不能像主权国家那样发行债券或货币,也难以对拖欠会费的成员国实施有效制裁。《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虽然规定,拖欠会费达到一定额度的国家将丧失大会投票权,但这一条款在现实中往往难以严格执行。
更复杂的是,联合国的预算审批需要所有会员国协商一致。这种制度设计的本意是确保决策公正公开,却在实践中为个别国家提供了“操作空间”。当某些国家对联合国的特定决议或行动不满时,拖欠会费就成为其施加压力的工具,形成了一种“以欠费换让步”的扭曲机制。
古特雷斯并非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他提出的财务改革建议,包括考虑暂停向会员国退还年度未使用资金等,旨在增强联合国的财政韧性。然而,这些改革倡议至今未能在会员国间形成共识,反映出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欠费行为并非资金短缺所致。其每年的军费支出就超过7000亿美元,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更将军费提升至近9000亿美元,今年4月还计划在五角大楼常规预算外额外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造船反导、加强印太战备。对比来看,美国应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远不及军费的零头,其欠费行为更像是将联合国当成“订阅服务”,根据自身需求随意“续期”或“暂停”,完全无视国际责任。
回顾历史,美国的欠费行为早有先例。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频繁将会费作为外交施压工具,以拖欠费用表达对联合国某些决议的不满。美国还专门研究联合国规则,刻意将欠款控制在“丧失表决权”的警戒线之下,既保留投票大权、掌控议程主导权,又能节省巨额费用,算盘打得极为精细。
此次美国的欠费行为,较以往更具危险性与复杂性。很多评论人士认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断供”行为,并非一时冲动与联合国“闹翻”,而是系统性削弱多边主义根基的战略行动。
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财政手段“重塑多边机制”。其目标并非摧毁联合国体系,而是运用资金杠杆促使这个国际组织实现符合美国利益的转型。通过持续拖欠常规会费、暂停特定领域援助、推动预算紧缩等组合策略,美国实际上在为联合国设置隐形护栏,确保其在敏感议题上保持与华盛顿战略的一致性。古特雷斯反复强调的“审慎平衡”,恰是这种财政受制局面下的现实写照。
另一方面,美国转向强调主权优先与双边博弈。在其决策逻辑中,联合国框架下耗时费力的共识决策模式,往往难以快速响应其特定的战略需求。这种认知催生了“选择性多边主义”策略,即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议题上保持“有限合作姿态”,同时在安全、科技、经贸等关乎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构建以战略利益等为纽带的小多边机制,如强化七国集团协调、推动“印太经济框架”等。这种以排他性圈子替代包容性平台的趋势,正在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侵蚀着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根基。
联合国忙于“追欠”,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全球治理体系的裂痕。正如古特雷斯所言:“联合国(濒临)破产,不是某个国家的损失,而是全球共同利益的损失。”化解这场危机,不仅需要美国等欠费国家正视国际责任、尽快补缴欠款,也需要所有会员国以负责任的态度,共同承担全球治理的核心使命,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合作,让联合国这一多边主义核心平台重焕生机,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