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是全国运动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也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本报今日进行专题报道,为读者呈现竞技激情与城市活力,传递大湾区的开放包容、治理效能与创新动能,助力全运故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的生动注脚。(B13-B14)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扇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窗口。
作为首个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综合性运动会,十五运会被视为区域发展的“超级连接器”——它不仅承载体育竞技的激情,更成为推动湾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
凭借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辐射力,十五运会正以体育之名带动消费升级、产业链协同与城市能级跃升,把短期的“赛事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增量”。这一进程,正让粤港澳大湾区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与人才集聚等方面迎来新的“质变”,为体育及关联产业拓展出更宽广的增长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广州赛区以“绣花功夫”兼顾赛事筹办与城市发展,通过赛事带动城市更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十五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十五运会秉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的理念,以赛事举办为契机推动广州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广州赛区以“由赛区到街区”的空间布局为特色,围绕“精致”主题,打造精致场馆、精致赛区与精致街区,进而汇聚成可持续发展的“精致城区”。
“我们希望通过赛事的举办,留下一批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该负责人介绍道,“围绕30个场馆和17个精致街区,我们在设施改造和环境提升中注重城市的活力与公共性,力求让赛区与城区深度融合,使场馆不仅服务于赛事,更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让市民赛后也能在这些场地中健身、休闲,实现‘还场于民’,真正做到赛时精彩、赛后可用。”
一场盛会带热一座城
大型体育赛事历来被视为主办城市经济活力的“加速器”。不仅推动门票、体育用品、纪念品等直接消费的增长,更撬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关联产业的全面繁荣。
广州赛区执委会负责人直言:“十五运会的举办,将再次验证体育赛事对城市消费的拉动作用。而更重要的是,这种拉动效应将通过城市空间品质的升级,延续得更久。”
广州赛区的改造理念,首先体现在“开放共享”上。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针对17个街区进行了现状调研,制定了《广州赛区场馆周边街区场地品质提升设计方案指引》和《城市构造要素指引》,实现“五类40项城市风貌构件要素”的精细化、标准化建设。
天体东北角曾是一块封闭绿地,如今已被改造为满足全龄人群活动的共享空间。园路与地铁出入口衔接,让“上班路”与“休闲地”自然重叠。与此同时,项目还推广环保材料、集采城市家具,既缩短工期,又节约成本,实现40%设施保留与再利用。
“另一大亮点是‘以人为本’,畅享便捷生活。”该负责人向记者强调。
十五运会广州赛区以慢行流线设计为核心理念,通过置换低效绿化带来更宽的步行空间,并在地铁站、公交站与人行道之间形成无缝衔接。零高差坡道、无障碍通行,让老人、儿童与残障人士都能轻松穿行。“我们打造的是具有广州特色的‘零障赛区’,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体育。”该负责人表示。
这种“人本设计”还延伸到城市细节中:天河体育中心的环卫驿站被“嵌入”林荫之下,外观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新建公厕采用自然木色立面,与周边景观协调统一——功能设施“隐身”于绿意中,既方便使用,又不破坏整体美感。
记者留意到,城市主干道两侧新种植的簕杜鹃已进入花期,粉红花带在阳光下绵延数百米。“这既是十五运会的迎宾景观,也是一种‘花城记忆’的延续。”执委会负责人笑着说。
场馆不再“为赛而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筹备过程中,本次十五运会并未大兴土木。
与以往一些大型赛事不同,本届十五运会更注重“可持续利用”,聚焦于现有场馆的功能改造与智慧升级,贯彻“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的理念。
走进广州越秀山体育场,智慧化改造的细节随处可见。跑道边新铺设的智慧健身导引系统在阳光下闪烁微光——市民步行经过智慧步道布点区域,无需佩戴任何设备,运动距离、时长、消耗热量等数据便即时显示在大屏上。
这些设施将被视作城市的长期数字资产。赛后,它们通过功能转换,将持续服务于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与城市更新,成为赛事留下的“智慧遗产”。
对于广州而言,体育场馆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地标。
以越秀山体育场为例,设计团队在改造时注重人与城市文脉的连接。新设计将观众进出场的流线与观光动线自然融合,串联起正门楼、足球场、镇海楼、明城墙、中山纪念碑等一系列历史节点,形成一条连贯的文化展示路径。
这种融合不仅优化了场馆的使用效率,更强化了其作为广州城市记忆载体与文化地标的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外围也在改造中迎来了新生。结合英雄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城市规划者以赛事为契机,构建起贯穿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的“红色文化轴线”,打造一处兼具运动与纪念意义的公共空间。
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科技与城市治理的综合演练。
广州在智慧场馆改造中构建了完整的数字技术体系:从感知层的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到数字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再到应用层的AR导览与光影互动技术,形成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的运行指挥模式。
赛事不仅激活了城市空间,也带来了资本与产业的联动。截至6月,十五运会招商规模创下新高,签约与可签约赞助企业已覆盖21个类别,赞助总金额接近16.5亿元。
今年2月,广州创新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突破传统的赞助逻辑,引入“办展办会+场景运营”的合作机制,打造“市场+资源+应用场景”的新型招商模式。首批15家“城市合伙人”名单中,包括京东集团、世邦魏理仕、小鹏汽车等代表性企业,它们将参与赛事经济、智慧交通、消费场景等多个领域的共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