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8 14:16:41 股吧网页版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去世 曾表示“最想带一些中国的艺术品回去”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钱童心

  据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证实,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DNA双螺旋结构共同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于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逝世,享年97岁。沃森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且喜爱中国的艺术品。

  年近90岁仍坚持每天去实验室

  1962年,沃森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时年仅34岁。他同时也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晚年仍一直坚持在冷泉港实验室(CSHL)工作。该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研究领域包括分子生物、基因、癌症和脑神经科学,诞生过众多诺贝尔奖得主,旗下“沃森生物科学学院”就是以沃森命名的。

  2016年,第一财经记者曾到访冷泉港实验室,并采访过沃森。那一年,沃森已年近90岁,仍担任冷泉港实验室主任。沃森精力旺盛,他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阅读大量文献,研究论文报告,休息日也不例外。他还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还坚持打一会儿网球。“我这个年龄的人,如果不运动,可能早已经死了。”他说道。

  在冷泉港实验室的主楼,竖立着一座由美国著名玻璃雕塑大师戴尔·奇胡利打造的DNA双螺旋结构铜制雕像,这是为了纪念60多年前DNA结构的发现。

  1953年,沃森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他与另一位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深刻改变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唯一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它与“自然选择”理论一起,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沃森首次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时,年仅25岁,他在34岁时就被授予诺贝尔奖。在科学方面的造诣之外,沃森被许多人描述为“才华横溢、直言不讳、性格怪异”。

  在加入冷泉港之前,沃森曾在哈佛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后来因与哈佛起了争执,愤然离开,后担任冷泉港实验室主任。他的研究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转向主要从事肿瘤方面的研究。

  爱吃烤鸭,钟爱中国艺术品

  沃森对中国的印象深刻,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联系,曾多次到访中国参加学术活动。“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烤鸭,味道真的是好极了。”他当时向记者回忆称。他还表示,如果有机会以后还会来中国,并表示“最想带一些中国的艺术品回去”。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沃森后了解到,晚年的沃森开始迷恋艺术品收藏,而且专挑贵的买。沃森告诉记者,他最欣赏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国画是非常特别的,没有一幅长得像西方油画。但是要买到好的画,最好的方法就是问清楚最贵的画廊在哪里。”他告诉记者,“我认为上海一定有很多非常名贵的画廊,能买到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品。”

  沃森还喜欢旅游,他称自己的梦想是去中国的西部,并穿越印度,但他遗憾这个梦想在他的年龄很难实现了。

  他同时是一个美食爱好者,他担任冷泉港实验室主任后,希望改变冷泉港的膳食。为此,他聘请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位名叫Jame Hope的厨师,但他对Hope的厨艺感到失望,于是把Hope送去巴黎学习了一周,希望他能学会怎么烹饪新鲜的食物。一周后Hope学成归来,水准依然不见起色。

  沃森风趣地说:“Hope只对法国红酒感兴趣,但是我对食物更加感兴趣。区别在于红酒太贵,比起酒而言,食物要便宜得多。”他还开玩笑说,在自己还是研究员的时候,经常去店里买5-10美元的红酒,当时他的年薪不过5000美元。

  沃森也是第一个拍卖诺贝尔奖章的科学家。2014年底,他的诺贝尔奖章在美国佳士得拍卖行不出数分钟即以475万美元成交,成交价较预估价格高出近一倍。

  沃森对年轻人的建议是“要做最好的自己”(To be the best of you),当然这首先要“和最好的人在一起”。这个座右铭是沃森一直挂在嘴边的,也成为了整个冷泉港的信条。沃森的得意门生、冷泉港实验室研究员Anthony Zador对此的解读是“大胆去做别人没做过的,永远不要人云亦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