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记者从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论坛上获悉,2024年全国溢出效应指数达67.04,同比上升2.23%,年均增速达15.54%;上海指数为66.56,年均增速达16.90%;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指数为82.75,同比上升6.2%,年均增速高达50.45%。
进博会溢出效应指数,构建了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为一级指标的进博会溢出效应指标体系,多维度量化研究进博会的影响力。
总体上看,全国、上海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溢出效应指数年均增速呈显著增长态势,其中,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增速尤为突出,彰显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影响力与战略价值。
中国仍稳居全球三大投资优选地之列
历经八载深耕,进博会早已超越“展会”本身,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深化区域协同、激活全球贸易的强大引擎。
论坛发布的《202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进博会作为全国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成效凸显。例如,投资促进虽较2023年有明显下降,但三级指标海外投资指数为2018年的4.5倍;利用外资方面,新设外资企业5.9万家,中国仍稳居全球三大投资优选地之列;开放合作领域,中国与RCEP成员及新兴市场贸易持续深化;消费升级长期趋势未改。
与此同时,全国层面也面临进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下滑、与主要经济体贸易强度下降甚至处于紧密边缘等挑战。对此,《报告》建议转变出口导向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文交流,拓宽与欧美等经济体的合作渠道,增强贸易韧性。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区高级副会长范诺亚表示,中国数字化发展迅猛,表现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制造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低空经济等。它们重塑的不仅是产业,更已融入中国乃至全球的日常生活。美国公司在这些领域深度参与,既是合作伙伴、投资者,也是创新者。希望看到更多美国公司参与其中,在双方经济利益契合的领域深化合作。
“技术不应成为分界线,而应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搭建信任与透明。数字转型可以成为双方合作的空间,共同推动全球标准,为世界、消费者及社会带来实际价值。”范诺亚表示,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贸易壁垒、进出口管控等外部因素,无疑带来了发展逆风。但中国深厚的供应链基础、世界一流的配套设施以及惊人的创新速度,持续吸引关注。若想洞察制造业与消费领域的未来,就必须来到中国,同时制定明智的策略。
进博会“孕育”上海全球新品首发地
上海作为进博会的主场,在溢出效应上“先声夺人”。《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溢出效应指数为66.56,年均增速达16.90%。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协同提升方面可圈可点。
例如,在“买全球”上,2024年上海交易团累计意向成交额指数2.42,同比增长17.16%,连续七年居地方交易团首位,前七届累计采购成交额562亿美元,“买全球”规模凸显,彰显上海集聚全球资源的磁吸力。同时,国际采购品类覆盖技术装备、生物医药、消费品等高端领域,推动进口结构优化,助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敏表示,进博会带来了很多创新发展机遇。在进博会上海馆的参展过程中,许多国际品牌携手上海本土品牌,不断开发新的产品。
“首发经济上,从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举办以后,上海就提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近年来,上海首发经济政策从1.0版、2.0版进入了3.0版,每一年我们都看到3000多场首发首秀活动在上海举办。”刘敏表示,上海每年要开出1000多家首店,其中全球首店、亚太首店以及全国首店占18%,首店首发等指标已在全国位居前列。
最为吸睛的是,进博会对上海高端产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凸显。2024年上海“产业转型”总指数13.69,同比增长16.61%;“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从2023年的0.93升至1.67,增幅80.3%;“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指数2.34,同比增长17.07%——三项指数均呈向好态势,充分体现上海产业向高端化、高级化方向加速转型。
针对上海面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下滑、双向投资增长乏力、与主要经济体贸易紧密度下滑等问题,《报告》建议,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优化投资促进环境,挖掘外资新增长点,通过民间外交等途径强化与欧美经贸联系。
进博会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起到了全方位的驱动作用。《报告》提到,虹桥会展经济指数达22.08,同比增长16.70%,国际性展会占比创历史新高。虹桥累计吸引数字企业7000余家,科技服务类企业占比达21.4%,形成“会展带动产业集聚、产业反哺会展升级”的良性循环。
西虹桥商务区副总经理张霞慧表示,近几年在进博会的带动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多点开发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商务区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目前先行区集聚200多家企业,贸易规模突破50亿元。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6+365”平台组织了56个国家3500多个品牌进行展出——这些都与进博会密不可分。
针对国际采购短期承压、重点项目落地滞后等问题,《报告》提出数智化赋能解决方案,建议通过推出服务优化措施,提升承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