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记者从波士顿科学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已经正式签约明年第九届进博会。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进博会从最初的“全球大卖场”到如今的“握手式创新策源地”,连年参展的波士顿科学也迎来了“新外企”的角色升级,在更加开放、高效、可预期的政策与创新环境支撑下,我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引进全球先进技术,而是转向携手本土实现价值重构,将中国临床需求深度嵌入全球研发体系,对前沿创新进行本土化适配,以“全球创新+本土智造”的双轮驱动模式,让更多双向奔赴的“握手式创新”在中国落地生根。
携80款创新产品参展
张珺认为,连年举办的进博会,早已超越简单的展览交易范畴。从最初的汇世界、买全球、共享中国机遇,蝶变为惠世界、卖全球、促进全球合作的关键平台。这一进程的背后,是中国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所释放的强劲吸引力。对于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进博会不只是“秀场”,更是“考场”,核心考验的是外企在中国的适配力与创新落地能力。
波士顿科学于2019年首次参加进博会,今年是连续第7年参加进博会。以“为生命创新,共进致远”为主题,今年波士顿科学在进博会上带来了超80款创新产品,覆盖心脏、外周血管、肿瘤、泌尿、消化和神经调控等领域,其中有6款“首展首秀”产品。
自参展以来,波士顿科学已有22款产品实现“展品变商品”。在“展商变投资商”的成果上,波士顿科学的上海临港工厂于2024年10月建成,这是波士顿科学中国区的首个生产制造基地。临港工厂建成以来,已有4款创新产品的型检样品顺利下线,目前4款产品的临床报告均已完成,并提交注册,预计2026年将开启首款产品的量产。
发布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
在展台系列活动方面,其核心亮点是举办了“AI聚变,智医新章”主题沙龙,正式发布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暨数字化教育平台eLibrary2.0。该平台以波士顿科学全球医疗资源为核心,构建起覆盖9大疾病领域、50余种疗法术式、140余款创新产品的医学知识库,并基于该知识库,开发了AI智能问答系统,可对知识库内的内容进行高效检索和总结,实现临床问题的精准匹配与实时解答,缩短创新技术学习曲线,加快创新技术推广普及。
波士顿科学正将AI深度融入核心产品线。据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心脏节律管理及神经调控事业部高级总监朱周立介绍,目前已在中国上市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搭载的HeartLogic心衰监测技术可通过六个传感器测量病人的心音阻抗,从而推测其患心衰疾病的程度和预后效果,可提前34天预警潜在心衰事件,降低67%住院率。波士顿科学坚持有效创新,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推动AI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有温度的医疗伙伴。
波士顿科学在展台上还举办了“卒中防治与TCAR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主题论坛。本次活动聚焦卒中防治核心议题与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的临床应用,邀请国内顶尖临床专家与企业代表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卒中防治体系建设与技术革新,为提升中国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提供新思路。
张珺表示:“创新是波士顿科学的基因,波士顿科学深耕颈动脉狭窄诊疗领域已有30余年。TCAR 技术及配套的ENROUTE逆流血栓保护装置在中国的上市,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更让我们有机会与神经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深度联结。未来,我们将持续以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学术协作,在微创介入领域推动全链条健康保护,助力中国卒中防治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