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还是在新能源时期,行业关注的核心多是汽车自身的技术进步与制造工艺,这构成了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然而,进入智能化阶段,我们清晰地看到,能够为汽车持续赋能,甚至决定其未来高度的,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汽车产业范畴之外——即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力量。”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在11月7日举行的第一届自动驾驶出行生态论坛上表示。论坛由车百会研究院与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共建自动驾驶新生态共创自动驾驶新价值”为主题。
张永伟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指出,在智能化浪潮下,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正从传统的“制造”单极驱动,转向由“汽车制造”“数字与AI技术”“汽车服务业”共同构成的“新三角”模型。

张永伟认为,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将是整体生态体系的竞争,而推动汽车智能化与汽车服务业智能化协同发展,是打造中国特色汽车产业强国的重要路径。
“汽车产业竞争力进入新三角时代”
“汽车产业竞争力正在由一角进入新三角时代。”张永伟在演讲开篇即抛出了一个关键论点:汽车产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其竞争力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他提出了“汽车产业竞争力新三角模型”。
“过去,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还是在新能源时期,行业关注的核心多是汽车自身的技术进步与制造工艺,这构成了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张永伟分析道,“现在,进入智能化时代,我们清晰地看到,能够为汽车持续赋能,甚至决定其未来竞争力的,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汽车产业范畴之外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这是产业竞争力的第二个重要来源。”
张永伟进一步阐释,过去汽车厂商只关心汽车制造,当汽车离开工厂,通过销售进入使用环节,就结束了。未来,汽车服务生态能不能更好地植入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开发,将是竞争力的第三重要来源。
“从未来视角看,我们必须用这个‘新三角’模型来重新审视和构建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张永伟指出,传统的汽车制造强国,如果在数字与AI技术生态上存在短板,其在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力恐将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在数字技术、AI技术及应用层面保持着领先地位;而中国,除了在制造端持续发力外,更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汽车服务业态。
汽车服务业成为“第二汽车产业”
演讲中,张永伟特别强调了汽车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正在急速提升。张永伟认为,汽车服务业的价值被深度挖掘并与技术深度融合,其市场潜力可能超越制造环节本身。
“我们可以保守地说,汽车服务业是我们待开发的‘第二汽车产业’。”张永伟表示,“相较于制造业,这个领域过去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程度有所滞后。但随着AI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整个长链条的汽车服务体系将面临一场深刻的转型与创新。”
张永伟预见,传统的养车、汽配、金融、保险等业态将逐步具备鲜明的数字化特征。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必然催生出一系列与之匹配的、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型服务业态。“因此,‘两化’协同变得至关重要——汽车本身在智能化、自动驾驶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我们的服务业也必须同步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智能化赋能制造与服务双赛道
张永伟明确指出,智能化已不仅仅是汽车制造业明确的发展方向,同样也是驱动汽车服务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他结合论坛上的交流分享道,无论是停车、充电等基础设施领域,还是保养、保险等后市场服务,智能化都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切实的改进机遇。
张永伟分享,近期,我们在多个技术展上观察到,智能充电解决方案已成为焦点,包括自主充电机器人、车桩自动寻位与交互等。在养护方面,自动驾驶时代将催生全新的保养模式,这种体验的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其重要性不亚于L2、L3级自动驾驶功能在车辆上的应用。
张永伟强调,消费者在关注汽车产品本身的同时,会越来越多地关注使用体验,如智能化养护、便捷停车、个性化保险与金融服务等。在此背景下,优质的智能化服务将极大增强汽车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黏性。
最后,张永伟总结道,汽车产业“新三角”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服务业作为“第二汽车产业”地位的确立,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发展路径:即必须同步推动汽车本身的智能化与汽车服务业的智能化。
“推动这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强国的一条重要且独特的路径。”张永伟表示,“如果我们能将这个‘新三角’体系做强、做优、做扎实,那么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具韧性、更加稳固,并形成难以替代的综合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