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日俱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成为实体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11月7日,由芝商所、期货日报和产业服务联盟携手举办的“融合创新聚力前行——2025实体企业衍生品风险管理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汇聚期货、现货行业精英,通过广泛交流、案例分享及趋势研讨,旨在促进各方在风险管理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

期货日报总经理陈邦华在致辞中表示,日前,“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被写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为行业未来发展锚定了航向,注入了强大的政策信心。然而,当下能源转型、地缘博弈等因素交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塑,实体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价格波动与跨境贸易风险敞口愈发复杂和多维。在此背景下,衍生品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压舱石”和资源配置的“导航仪”,战略价值与使命愈发凸显和重大。
陈邦华介绍,基于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把握,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融合创新,聚力前行”。其中,“融合”涵盖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场内与场外的协同发力、境内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科技赋能与风险管理工具的交叉碰撞。这要求打破传统边界与壁垒,构建一个共生共荣的生态圈。“创新”是在融合基础上,回应时代之问的关键答案,不仅涉及产品与工具的迭代升级,而且是服务模式的变革、风险管理理念的跃迁,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聚力前行”则是行业发展的目标与方法,强调汇聚监管、行业、机构与实体多方力量,共同抵御风险,促进市场行稳致远。
“中国实体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正在发生质的飞跃。”陈邦华表示,期望以本次研讨会为起点,融合各方智慧,激荡创新活力,凝聚前行力量,共同谱写中国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新篇章。
芝商所董事总经理Tim Smith在致辞中表示,客户倾向于选择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价格发现,以及把握各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机遇,尤其是在当前波动与不确定性并存的情况下。放眼亚太地区,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正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中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亚太地区的重要亮点。过去20年,随着衍生品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中国期货和期权市场在产品种类和交易者数量方面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中国的监管机构进一步向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衍生品市场,这有助于吸引全球资本,建立稳健的价格发现机制。法治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2022年施行的期货和衍生品法、2025年10月9日生效的《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都旨在使中国的衍生品监管框架与国际标准更紧密地接轨。

△Tim Smith
Tim Smith表示,芝商所始终致力于产品创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接触新产品和新市场的途径,帮助其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风险。同时,芝商所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并进。未来10年中国期货市场将持续发展并有望通过分享专业知识和发挥基础设施优势,促进东亚地区规模较小、发展迅速的经济体的成长。在见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之际,相信大会将进一步助力芝商所在中国的投资者教育工作,继续为理念交流、前沿信息分享提供重要的平台。
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围绕2025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演变,新能源金属、原油和农产品的风险管理实践,以及国有企业套保要点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

△徐朝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朝阳在会上就“十五五”期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进行了展望。他表示,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依然面临内需不振和物价水平持续下行的压力。“十五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长将呈现放缓态势,中国经济增长有潜力、有底气,需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政策层面,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于全方位扩大内需。同时,中国将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的影响力将持续提升。

△徐爱东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镍钴分会特聘顾问徐爱东在会上聚焦氢氧化锂与钴产业链的衍生品布局,分享了当前新能源金属的风险管理模式。她表示,中国镍、钴、锂产业虽资源占比不高,但产量和消费量全球领先,资源外采度较高。锂市场方面,得益于高镍三元电池的需求拉动以及出口的带动,2024年中国氢氧化锂产量为41.4万吨,同比增长29.5%。钴市场则面临供应宽松与政策变动的双重影响,刚果(金)的出口禁令与配额制度显著影响钴价。
在徐爱东看来,布局氢氧化锂和钴产品衍生品对产业链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利润。广期所正在积极推进氢氧化锂期货的研发及上市工作。电钴市场流动性较高,推进相关期货品种上市有利于市场化建立钴库存。“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利用衍生工具,以应对地缘因素、产业政策和技术路线变化带来的挑战,确保稳健运营。”

△张祺
振华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专务张祺就原油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全球原油市场受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及供需格局等因素影响。当前,宏观方面压力有所缓解,但美国经济内在脆弱性增加,欧洲经济动能不足,亚太地区边际好转。地缘方面,俄罗斯原油供应稳定性成为焦点,其供应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较大。供需格局上,OPEC+倾向于增产维护市场份额,但预期趋于谨慎,同时非OPEC+供应增长确定性较高。然而,油价下跌抑制美国页岩油增产,全球需求预期维持低速增长。库存方面,中国补库需求稳定,但全球库存格局分化。
张祺认为,供应端的变化仍是原油定价的主导因素,需求端在新能源替代和贸易摩擦背景下暂时缺乏增长潜力。整体来看,原油市场供应偏宽松,地缘冲突和OPEC+政策为油价提供支撑,但不足以扭转中长期过剩格局,在多空博弈下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低位震荡。

△田雪彦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业务合伙人田雪彦就国有企业套保内控与财务处理作了介绍。她表示,国有企业套保业务需严格遵守内控要点与财务处理规范,以确保风险可控、业务合规。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监管要求,国有企业应落实监管责任,严守套保原则,不得开展投机交易。同时,应建立有效的金融衍生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控业务风险。在业务操作上,国有企业需强化内控执行,严格合规管理,规范开展授权审批、交易操作、资金使用、定期报告。
财务处理方面,田雪彦表示,国有企业应准确区分公允价值套期与现金流量套期,并依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此外,企业需建立健全金融衍生业务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功能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金融衍生业务盈亏与实货盈亏进行综合评判,防止片面强调金融衍生业务单边盈利,提升套保效果,助力企业稳健经营。

△李健
北大荒集团九三中垦国邦(天津)有限公司运营研发总监李健以国内大豆产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切入,阐述了农产品跨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她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在大豆等农产品进口业务操作过程中,跨境风险管理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对进口压榨商而言,李健认为,除要应对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基差风险、汇率风险外,还要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突发风险。“市场提供完全套保机会的窗口期通常很短,尤其是在中国大豆压榨产能充足的背景下,一旦出现有利的正套机会,就会被产业迅速捕捉并交易。”她表示,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对市场的研判,灵活作出决策,相机抉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套保比例和风险敞口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以灵活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根据不同的市场情景选择最有利的策略。

△管大宇
恒力产融学院衍生品学院院长管大宇在会上表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大宗商品贸易行业正经历从现货贸易到基差贸易再到含权贸易的演进。面对产业链生态脆弱、企业利润波动大等压力,衍生品成为企业稳定利润、管理风险的关键工具。对企业来说,正确并专业地运用衍生品至关重要。
管大宇认为,现货企业应构建满足自身需求的业务体系,通过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创新模式,实现资源变现与业务增量。当面临风险和极端行情时,企业应建立基于宏观和产业的极端风险监测模型,注意识别价格风险、基差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提前预警并主动管理风险。他建议,建设以现货为基础、服务工厂为核心,以高质量商品流为纽带的商品期权生态体系,提供一站式衍生品综合服务,助力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在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实体企业运用衍生品风险管理新变化”议题,四位与会嘉宾共同剖析了衍生品风险管理从传统的“成本中心”思维向现代的“战略工具”理念转变的实践路径,为实体企业运用衍生品管理风险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芝商所市场监管部外联组经理梁乐怡(Jessica Leung)就芝商所主要交易规则和市场监管资讯进行了解读和说明。据其介绍,芝商所通过严格监管与市场教育的服务,支持实体企业有效管理衍生品风险,保障市场稳健运行。
具体来看,梁乐怡提到,为与市场参与者保持沟通,芝商所设立了法规与监管外联组,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助保持符合监管要求的资讯,并积极解答市场参与者对交易所规则及市场监督方面的疑问,提高市场参与者对交易所规则的认识及理解。监管上,芝商所通过持仓限额、禁止洗售交易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避免扰乱市场行为和降低集中风险。同时,芝商所还提供相关头寸互换(EFRP)如期转现等灵活交易类型,但要求企业确保交易合理性与真实性。此外,芝商所还提供线上资源,如市场监管建议通告、线上课程等,并翻译成中文,助力企业理解规则,提升合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