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无体检不更新的工作理念,持续探索实践‘检’以致‘用’的青岛模式,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效、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推进机制。”11月7日下午,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副处长刘振在“第九届华夏城市产业链发展大会·2025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城市更新与无障碍适老化改造主题活动”上说道。
据了解,针对城市体检,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包括统筹推进、应用保障、多元参与。
刘振介绍,青岛市专门组建了城市体检工作专班,聚焦体检发现的问题,靶向推进城市更新攻坚,每年由市政府专题会议部署体检工作,建立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区级配合、街道参与、第三方团队支持的工作机制。
在城市体检参与方面,青岛建立了多元参与机制,坚持让群众讲问题,近年来,面向全市1300余个城市社区开展调研,累计回收调查问卷10万余份,持续编制年度城市体检白皮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城市体检的良好氛围。
为提升体检工作质效,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形成了一套工作标准。刘振表示:“2025年我们围绕住房、社区、街区、城区4个维度,以60项住建部城市体检指标、9项山东省特色指标为基础,结合群众期待、滨海特色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内容,增加如城市微中心实施完成率等28项市级特色指标,构建了青岛市的特色指标体系。”
另外,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绘制了一张全域更新资源底图,搭建了一个体检信息评估平台。据了解,目前其已初步构建起主城区全覆盖、最小至社区小区乃至住房层面的数据地图,支持飞线整治、停车供给、打通断头路等多个市级专项行动。按照集中连片原则,目前已经完成了68个街道、969个社区、3.66万栋居住建筑的体检,做到了中心城区全覆盖,并且将于明年实现全市域包括所有县域在内的建成区的100%全覆盖。同时青岛根据城市更新的需要,创新了重点更新片区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更新项目,监督实施成效。
成果落地层面,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聚焦生成更新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分级推送和协同推进机制,将城区维度梳理的职住分离、低效用地再开发不足等问题,报送市级会议专题研究,生成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专项行动二十余项,纳入市委《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将住房、社区、街区维度形成的“问题清单”与“建议清单”推送至区(市)、街道(镇)和社区(村),作为基层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以青岛市首批体检试点社区湛山社区为例,体检提出12个问题和8项整治措施,生成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覆盖住房40栋,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40余部,新增口袋花园8处,养老食堂2处,惠及居民1335户。
此外,优化调研流程,通过“技术单位驻点+基层工作人员辅助+智能调研APP”模式,提升数据采集效率近50%,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基层网格实践,探索形成检改互促的工作闭环。
刘振称:“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探索城市体检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模式,将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生成城市更新项目的关键抓手,探索形成一批边检边改的制度性成果,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