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9 12:34:50 股吧网页版
让科技成果不再“沉睡”,力合科创做对了什么?
来源:中国基金报

  【导读】我在“十四五”这五年|让科技成果不再“沉睡”,力合科创做对了什么?

  中国基金报记者牛思若

  科技创新的价值,不止在实验室的那束光,更在让光照进产业的那一刻,那究竟如何把这些潜能变为生产力?

  “十四五”收官之际,力合科创给出了一份值得观察的样本:

  从孵化器到赋能者,以“科技创新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战略,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理念,力合科创正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近日,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力合科创董事长贺臻,他总结道:“我们做的是系统化赋能,而非概率性投机。”

  本次访谈同步以视频进行记录,以飨读者。

从“书架”到“货架”

  中国基金报: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在过去的这5年力合科创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贺臻:“十四五”时期,是力合科创深化战略、夯实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路径更加清晰。公司在完成重组后,系统推动了战略升级与管理重构,明确了“双一流”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并超额完成了重组三年业绩承诺。我们逐步从原来提供基础服务的“孵化器”,升级为构建完整产业创新生态的“赋能者”,系统性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第二,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我们持续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链条,使创新孵化、科技投资与产业培育形成有机闭环。在深度上,参与设立了全国首支概念验证、中试基金,深圳首支种子子基金等,为前沿创新项目提供早期资金支持,向产业链最前端进行延伸。在广度上,持续扩大在全国网络布局,深度链接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创新高地。

  第三,产业聚焦更加精准。公司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硬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和聚集了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十四五”期间累计孵化企业近2000家,新增投资企业10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8家,逐步形成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创投为助推力、以产业培育为目标的良性循环生态。不仅提升了力合科创在创新服务领域的引领作用,也为“十四五”收官及未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基金报:科技创投作为公司的明星业务一直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市场创投公司相比,公司有哪些差异化优势?

  贺臻:“科技投资”在本质上区别于一般意义的财务投资。其一,科技投资专注于科技领域;其二,以科学的方式开展投资活动;其三,投资完成后,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培育企业。因此,在我们的孵化体系中,科技投资发挥着杠杆与支点的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投资来锁定、挖掘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其次,通过与科技成果和科研团队合作,我们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这一基础上,我们通过技术赋能、团队赋能、架构规划等方式,对其进行系统性地赋能,以应用场景为导向,对接契合其产业发展需求的赛道。

  通过这一系列系统性服务与分类,我们与创业团队形成共成长、共命运、共利益的体系。随着企业在一至三年的发展,其价值可能实现数倍增长,因此既是价值的锁定体系,也是价值的挖掘与放大体系。所以科技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是力合科创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的核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比市场“早半步”

  中国基金报:硬科技是当下的投资风口,在评估早期硬科技项目(尤其是高校成果转化项目)时,力合科创最看重哪些因素?

  贺臻:在评估早期硬科技项目时,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的原创性与壁垒。是否解决了行业真问题,技术护城河是否足够高,能否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是否具有明确的创新点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二,团队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背景、工程化经验及市场意识。

  第三,产品的市场可行性。技术最终指向的产品是否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合理的成本结构,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

  第四,项目与力合科创产业生态的协同性。我们的资源能否为其加速,它未来又能否反哺我们的生态、实现共赢?

  中国基金报:科技成果转化公认存在着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死亡之谷”,这一过程中,力合科创主要提供哪些关键赋能手段?

  贺臻:力合科创在近三十年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仅项目存活率较高,单个项目的成长倍数也颇为可观,主要是因为我们具备多方面优势。

  首先,基于近三十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深入理解并把握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论,为提高项目成功率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打造了一支专业团队,成员不仅懂科技、懂产业,还具备投资与赋能能力,能够精准识别和发掘具有潜力的科技资源。

  第三,我们与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系统化合作,同时参与建设了多个国家级及省市级创新平台,持续获取高质量的科技研究成果,为转化项目提供稳定来源。

  在具体执行中,我们通过多维度评估,筛选出技术具备原创性、颠覆性或领先性,且产业发展前景好、团队素质高的优质项目作为转化对象。随后,我们围绕项目开展包括股权架构设立、技术优化升级、人才资源引进、产业资源对接等一系列系统性赋能。

  通过这一整套科技创新服务与赋能体系,我们有效帮助众多早期创业团队跨越“死亡之谷”中的关键障碍,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中国基金报:力合科创在AI大模型、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有哪些布局和计划?现有孵化体系和产业资源如何导入这些新方向?

  贺臻:在我看来,力合科创在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投资等方面,一定程度上比市场趋势要“早半步”。

  第一是前瞻性投资与生态构建。在这一轮热潮到来之前,力合科创已开展了针对性的早期投资与探索。同时,我们运营了由南山区政府主导、大湾区首个人工智能垂直孵化器——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该社区围绕算力服务、模型合规、开源生态等构建了五大平台,并依托深圳制造业优势,首创“AI硬件开发工具平台”与“AI场景创新培育平台”,加速技术商业化验证。目前已有超500家企业申报,初步形成具身智能、模型基础、“AI+硬件”、“AI+应用”四大板块。这让力合科创能够更早、更全面地了解AI发展前景、应用前景,在投资挖掘优质AI企业方面抢占先机。

  第二是高端人才与团队引进,力合科创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全面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挖掘顶尖的人工智能创业团队,从源头保障项目质量与创新力。

  第三是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我们将联合汇通金控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为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提供资本支撑。

  中国基金报:力合科创在选择这些赛道企业时更为看重什么?目前是否有一些发展较为迅速的案例?

  贺臻:自力合科创锚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以来,着重关注目标项目的“技术深度”与“产业结合度”。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例如致力于3D生成与渲染模型研发的追梦每刻,专注于人工智能与空间数据生成技术研发的生境科技,提供“全模态”具身数据全链路解决方案的零次方,AI算力芯片领域的迈特芯等。

  中国基金报:“十四五”收官之后,您认为力合科创最具增长潜力的板块是什么?

  贺臻:我认为有两方面。其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批量化和规模化,我们将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理念,推动整个业务模式更具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使得更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我们的体系中获得投资、孵化、赋能,实现快速成长。

  其二,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服务,不仅助力现有的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在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培育属于我们自己控股的产业体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