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9 14:00:00 股吧网页版
十五运会倒计时!广东再启“尖峰对话”:体育何以兴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关然

  11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1天之际,第九届广东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在广东,这场聚焦体育产业的“尖峰对话”已经连续举行了9届。但今年,广东迎来了新的机遇:十五运会。

  作为体育产业大省,广东体育产业总规模在2023年就迈进7000亿元大关,2024年全省还涌现30家体育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比重超20%。迈入2025年,十五运会的落地为广东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前三季度,全省体育业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4.5%,体育业开票户数也同比增长12.1%。

  国家级赛事带来的短期效应是直观可见的。但面向下一个五年,广东如何能以十五运会为起点,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让大型体育场馆“不止于赛”?智慧体育又将如何重塑训练与观赛体验?论坛现场,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界的多位嘉宾展开一场以“全民全运释放体育产业新动能”为主题的“头脑风暴”。

  论坛现场,广东省体育局副局长林瑛表示,展望“十五五”,广东将聚焦创新驱动,大力推动体育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体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智慧健身、数字体育、数字赛事、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不断培育新的增长极。

  除邀请各界代表共话产业未来外,论坛现场,广东省体育基金会、香港赛马会、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等公司或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体育公益伙伴签约仪式,未来各方将继续与广东省基金会携手,在广东体育产业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

  十五运会激活湾区体育产业新机遇

  论坛现场,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管理学院院长黄海燕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服务和体验为核心,产业链条长、关联效应强的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能有效带动文旅、健康、科技、传媒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展,增长潜力巨大。

  以赛事经济为例,据中国田协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举办的10项国际金标及以上马拉松赛事,赛事产出效应(对GDP的贡献)超125亿元。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量也达到2.56亿人次,同比增长13.5%,场内消费金额达到786.13亿元。

  在此背景下,借着十五运会举办的契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据悉,香港赛马会正全力支持十五运会的广东赛区赛事,为十五运会马术赛事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援。“从马会过往支持国家重大体育赛事的经验看,每一次举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都将为国家和相关地区带来制度创新、深化合作、事业发展的宝贵机遇。”论坛现场,香港赛马会内地事务部主管陈岳鹏重点分享了香港赛马会通过“五个联通”机制创新,围绕兽医执业、兽药进口、设备流通、反兴奋剂检测及公益与经验交流五大领域突破制度壁垒,全力支持十五运会马术赛事的实践与成果。

  陈岳鹏表示,以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契机,香港赛马会也将于明年在位于广州的从化马场举办国际水平赛马赛事及一系列文体旅活动,将从化马场打造成“穗港马产业经济圈”的发展核心及马匹运动发展及推广的平台,让更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到从化马场“跟着赛事去旅行”。

  “随着国家‘十五五’规划即将出台,我相信‘体育湾区’未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成为粤港澳三地体育资源融合的湾区,而且是实现‘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湾区。”陈岳鹏表示。

  谈及区域产业协作话题,黄海燕也表示,广东省体育产业全国领先,体育用品制造业,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较快,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赛马业发达,澳门则是全球博彩中心,体育休闲娱乐业蓬勃发展,粤港澳三地的体育产业各有优势,体育资源互补,可实现错位发展。

  除马术比赛外,十五运会开设的龙舟、赛艇、帆船等竞赛项目,正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迎来热潮。

  论坛现场,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副校长李玉虎分享了他对水上运动体育公园建设的展望,聚焦选址、运动配置、赛事活动、生态保护等多维度提出规范建议,旨在推动水域资源高效利用与体旅融合,打造“体育+旅游”消费新场景。

  体育场馆是十五运会留下的宝贵“赛事遗产”。围绕“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话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建河,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创始院长江浩,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副秘书长杨汉华在论坛现场进行圆桌对话。

  罗建河表示,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举办地,翻新改造完的广东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已将二层封闭空间改为具有800米环形跑道的开放式空间,赛后将全面向公众开放,打造成全民健身公共空间。“所以,广东奥体中心未来的经营模式是很多样的,包括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活动,能保证可持续性运营,我想这应该是未来各地推进场馆更新可参照的样板。”罗建河说。

  林瑛也在论坛现场表示,今年广东将持续完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明年将进一步推出惠民的广东健身地图,并探索打造广东全省21地市“一城一赛”的赛事精品,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把赛事经济的汛期流量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增量。

  科技赋能广东体育产业数智变革

  “数字化”是论坛现场的另一个高频词。

  “科技赋能数字化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黄海燕表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应推动数字经济覆盖体育产业发展全领域、全场景、全流程,形成一批以提供数字技术、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新业态。

  为什么数字化对于体育产业而言如此重要?

  黄海燕拿出了一组数据:根据上海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体育500强企业中共有数字体育相关企业69家,占总体比重的13.8%,但利润总额占体育500强企业总利润的26.8%。整体来看,上海市500强企业中数字体育相关企业的营收规模虽然不占优势,但盈利能力更强。

  中国电信智慧体育产业研究院院长、武汉体育学院教授陈晓静也感受到这一趋势,“人工智能、VR、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运动体验。”比如,深圳就探索打造“AI健身舱”社区网络,提供24小时智能健身、线上教练服务。广东打造的“粤运动”数字平台,整合全省赛事、培训资源,目前用户规模也已突破500万。

  陈晓静表示,数字体育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产业创新、大型体育赛事筹办助推智慧城市营造。2024年末发布的《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就将智慧场馆建设、赛事数字化运营纳入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形成体育数字产业集群。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未来广东又能够如何进一步激活数字体育业态?

  对此,陈晓静建议,在群众体育方面,数字体育的嵌入可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系统为纽带,串联健身设施、健身指导、赛事活动等有关资源,打造数字体育消费新场景。在竞技体育方面,则可通过建立“训科医管”一体化服务平台及竞体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多学科、多系统,科学融入、科技助力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打造“科训医教管”训练管理新模式。

  论坛现场,广州体育学院教师、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教练员学院特聘讲师牛衍龙也从实战角度,分享了广东跆拳道队依托“数据驱动+营养闭环”的数字化助训体系,在全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成果。他表示,“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法是先进的训练方法,数字化已成为提升竞技实力的必由之路。”

  聚焦“融合共生:构建体育智造与服务新生态”话题,论坛现场,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高尔夫球专业委员会主任、华美国际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克强,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星星,深圳市好家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华,深圳市啪啪运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新楼也开展圆桌对话。

  张克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体育设施智能化与智能穿戴设备正成为极具潜力的产业赛道。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发布政策,明确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华美国际也在重点关注体育智能化赛道中具备技术实力与创新模式的企业,期待与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赢产业发展新机遇。

  十五运会盛会将启,站在新起点上,广东千亿体育产业正逐步打开下一个五年的新发展空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