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消息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
(二)券商最新研判
开源证券:从“慢牛不慢”到“平顶非顶”
1、2025年开启的“资产重估”牛市的空间与节奏,首先从时间上来看,证券化率为判断指数牛/估值牛空间较为有效的参考指标,证券化率到1.1倍之前,仓位仍是胜负手。其次是节奏上,在“资产重估”后,2026年前后更可能出现“平顶过渡至慢牛延续”,而非“尖顶短牛”。“平顶”后迎来“盈利修复”慢牛:证券化率上行后,资本市场或将不是急坠,而是寻找新的稳定中枢。证券化率的稳态中枢预计仍将继续上移,基于三重驱动力(政策提升资本市场参与度、地产资产替代、中长期资金)判断,中枢抬升幅度或较为显著。
2、市场走势背后的DDM逻辑。分子端来看:盈利修复呈“厂”字型复苏。从领先指标来看,盈利底或将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到达。财政端,地方努力自救,中央则是边际支出增大,灵活“动态调整”,财政支出上行但斜率并不高。制度红利带来流动性中枢上移,形成“制度牛”的基础。2026年海外货币环境或较为宽松:预期2026年美联储有望降息超100BPs;全球债务问题加重下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下降,我们要“以我为主”。
3、结构从“估值牛”到“制度牛”,科技为先,从行业Beta投资转向因子投资,因子选择更关键,“科技为先”是贯穿本轮牛市最强主线,具备三大中长期占优的条件:①相对盈利优势;②海外映射;③全球半导体周期共振上行。“盈利修复”慢牛的顺周期机会重点在于PPI。两大指标为PPI的边际修复提供领先信号。2026年要重视的因子:业绩期有效性是最强的盈利因子。
4、行业配置建议:首先是科技成长自主可控:算力、存储、软件&传媒&互联网(金融科技+AI应用)、机器人、半导体、军工、电池;其次是PPI改善预期叠加广谱“反内卷”:有色金属、化工、光伏、电力、保险、建材;第三是出海+全球产业竞争力提升:汽车、电子、风电、海洋经济、机械、电网;第四是内需结构转型+消费复苏:汽车、低空经济、服装鞋帽、零售、个护用品、食品、宠物经济。
(三)券商行业掘金
民生证券:“星缆”计划,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黎明
1、东数西算:万亿级别产业趋势,算力调度潜力可期。截至2025年9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以来,规模化效应不断显现,目前已形成8个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覆盖东中西部14个省份,带动社会投资超过万亿元。政策高度重视,算力调度是“东数西算”大趋势下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完善,同时各地算力调度发展不断加速。
2、长距离、低时延的算力调度:卫星互联网或具有重要优势。卫星互联网在长距离传输时延方面已经体现出自身优势:SpaceX使用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Ookla的Speedtest.net服务进行了两项基准测试,星链互联网延迟为18至19毫秒。Starlink卫星运行在低轨道上,距离地面仅550公里,在长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有明显优势,适合需要低延迟的应用,如在线游戏等。
3、空天计算:“星算计划”预计实现数千颗卫星组网,三体计算星座等快速发展。“星算计划”: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智算基础设施,将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构建未来算力网络。三体计算星座等星座:2025年之江实验室将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2027年前至少完成100颗左右的卫星规模建设,远期看三体计算星座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天算星座一期共6颗卫星,二期共24颗卫星,三期300颗卫星。
4、算力调度有望成为空天计算发展重点之一。星缆计划:以激光与微波一体化技术为核心,构建成熟的空天计算网络,建设全球领先的空天计算基础设施,核心目标是同步解决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低时延需求、天基算力短板等关键问题。
5、聚焦空天算力网络构建、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攻关及商业化运营探索,共同打造新一代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其发力方向包括空天传输通道升级、智能卫星平台研发、商业应用生态构建等。对卫星互联网算力调度长期内市场空间的测算:在保守/中性/乐观假设下,卫星互联网算力调度空间有望达到约504亿元/756亿元/1260亿元。
6、投资建议:政策大力支持下,卫星互联网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商业航天的“大航海时代”有望开启。建议重点关注天基算力核心标的普天科技、顺灏股份,以及关注中科星图、陕西华达、开普云、软通动力等;同时,也建议重点关注具有核心卡位优势的卫星互联网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通宇通讯、震有科技、航天智装、上海瀚讯、创意信息、梅安森等。
万联证券:人形机器人打开增量空间,减速器国产替代进行时
1、减速器是传动领域核心零部件,具有降低转速和增加扭矩的作用,下游应用广泛,其中精密减速器在机器人中应用广、占比高,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目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到2030年或将为精密减速器带来数百亿增量市场。随着国内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不断突破,精密减速器国产化率逐渐提升,国产精密减速器迎来关键时刻。精密减速器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35%,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占比约16%,减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
2、精密减速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国外企业占据龙头地位。谐波减速器:2023年我国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为24.9亿元,2019-2023年CAGR为16.54%,机器人是谐波减速器的主要增量市场。目前国内厂商的市占率有所提升,国产替代化进程逐步推进。RV减速器市场由日企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纳博特斯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四成。国内RV减速器厂商如环动科技正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国产替代空间充足。全球精密行星减速器市场以日德厂商为主,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国产替代空间仍较大。
3、需求放量、技术突破,国产精密减速器迎来破局时刻。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到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精密减速器在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选型方案各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采用谐波减速器方案,国内部分人形机器人主机厂采用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两种方案。在2030年年出货量保守(50万台)、中性(100万台)、乐观(150万台)的情形下分别进行测算。根据测算,预计精密减速器增量市场规模在126亿元~288亿元之间,其中谐波减速器增量市场规模在90亿元~216亿元之间,精密行星减速器增量市场规模在36亿元~72亿元之间,相较目前工业机器人需求提升巨大。
4、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助力减速器行业实现国产替代。近年来我国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国内精密减速器生产企业逐步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逐渐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精密减速器行业“国产替代”的趋势愈发明显。投资建议:未来随着特斯拉、Figure、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量产,到2030年或将新增数百亿级别的精密减速器市场空间,其中谐波减速器市场空间最为广阔、增长确定性最高。同时随着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进,国内精密减速器龙头厂商有望从中受益,建议关注国内有望进入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谐波减速器及精密行星减速器龙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