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间,天宜新材(688033.SH)公告,2025年11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北京一中院”)出具了《决定书》,公司债权人天津晟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预重整),以期通过重整(预重整)程序清偿申请人的债权。经审查,北京一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
公开资料显示,天宜新材是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2019年7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公司围绕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战略定位,拓展了碳碳复合材料在光伏新能源领域、高性能碳陶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天宜新材此次重整的背后,是公司所处行业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自2024年起,全球光伏产业进入了供需错配、价格暴跌的深度周期性调整期,产能过剩导致产业内各核心部件价格跌至峰值的三分之一,行业整体利润骤降,龙头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天宜新材核心产品光伏碳碳复材及石英坩埚,正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受影响更为深刻。其中,碳-碳复合材料行业同样遭遇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行的“双压”,石英坩埚产业则在2024年随光伏产品“量增价减”趋势,价格出现明显回撤。对此,行业内企业也普遍选择低价竞争应对下行周期,进一步压低了天宜新材相关业务的收入与毛利率空间。
此外,随着我国高铁里程持续增长、动车组投放规模扩大,轨道交通闸片需求保持相对稳定,细分领域内企业数量也出现快速上升,已形成近十家拥有CRCC认证的供应商。天宜新材虽然在该领域内继续实现高份额市场供货,维持住了市场优势地位,但受行业竞争显著加剧、国铁集团集采低价中标政策影响,毛利率与收入规模也难以维持过往高位。
受上述多重因素影响,天宜新材近年来业绩明显承压。早在今年8月和9月初,天宜新材就先后披露了多起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涉及诉讼的情况。受相关诉讼影响,公司多数银行账户处于被冻结状态。天宜新材及子公司银行账户受限金额合计为13351.88万元,占该公司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的3.86%,占其2025年半年度末货币资金的74.52%。此外,公司募集资金专户的部分资金也被司法划扣。
此次被申请破产重整,也再次暴露出天宜新材的流动性危机。但作为受行业周期拖累,而非自身内控缺陷导致经营困境的实体上市企业,天宜新材依然具有一定的重整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天宜新材总资产合计58.37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 30.34 亿元,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6.90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公司净利润也持续减亏。
公司在旗下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四大业务板块中,也依然具备技术开发、客户渠道、制造水平等多重优势。其中,轨道交通业务作为公司传统“基本盘”,客户关系稳定,产品在行业内仍然具备较强的优势。光伏新能源业务虽然受周期性去库存、行业持续低迷影响,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望在行业整体拐点到来后迎来业绩改善。
在行业人士看来,对于有挽救价值和希望的企业,破产重整是化解风险、轻装上阵的优选途径。像广东榕泰(600589.SH)、步步高(002251.SZ)、豆神教育(300010.SZ)等一众上市公司,均在宣告重整后,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盘活资产。如果此次重整能顺利完成,天宜新材也有望摆脱历史包袱,迎来新生。
“破产重整意味着给企业一个自救的机会,通过重整,企业可以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在重整期间,企业可以调整经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企业的再生。”北京一名资深的机构投资人指出。
不过,天宜新材也在公告中表示,北京一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不代表北京一中院会最终受理天津晟宇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后续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