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9 21:48:01 股吧网页版
“低价恶性竞争”压缩企业利润 建筑行业如何破局:向建筑机器人要效率、向旧房改造等增量市场要需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盲目扩张、低价恶性竞争等导致“内卷式”竞争现象凸显,建筑行业如何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11月9日上午,建筑行业的一场论坛在天府新区举行,中建三局西南公司、东方雨虹、硅宝科技等多家公司参会,热议建筑行业发展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摒弃“价格战”式内卷,可通过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挖掘存量市场需求等路径实现。

  比如在建筑施工领域,建筑机器人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这也让建筑企业提出“要像造汽车一样去造房子”“将工厂搬到现场”。建筑材料企业,比如防水、建筑密封胶,不能局限于增量房屋建造市场,而是在旧房改造、光伏幕墙等增量市场中寻找需求。

业内呼吁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11月9日上午,“链聚新区·智建未来——四川天府新区建筑业链主大会暨智能建造高端论坛”在天府新区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建筑行业呼吁从业者不要打“价格战”,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根据《推动新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当前,建筑行业“内卷式”竞争现象日益凸显,表现为盲目扩张、低价恶性竞争、同质化经营等问题,这不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制约技术创新投入,更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倡议书提到,要坚决抵制违法转包、违规分包、变相挂靠、虚假招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联合体、战略合作等方式,共同参与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先进技术;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强建筑光伏一体化等可再生能源应用。

  东方雨虹西部片区技术总工沈敏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提到一个现象,在一些传统的建筑防水领域,存在“价格战”现象。由于生产制造门槛较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传统防水产品生产较为容易,比如同样是沥青原材,大家都能生产。加上建筑总包的预算有限,这一块的价格战就打得比较‘狠’”。

  硅宝科技销售经理杨凯也表示,建筑行业更像存量市场,最近两年建筑行业的专用胶价格也没怎么上涨。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也与其行业特点有关。中国建筑智能建造研究院统筹规划所所长王能林在会上表示,建筑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不同,建筑自身的创新与建造方式的发展并不协调,建造仍属于劳动密集型,数字化、工业化水平低,作业环境、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建筑机器人不用过多强调人形,而是标准化施工

  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建筑行业内部需要发生哪些改变?

  “要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智慧化、绿色化、数字化和标准化转型,建筑企业需要创新智能建造技术,比如建筑机器人等。”作为此次大会的链主企业,每经记者也采访到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景栋,他重点提及建筑机器人的应用。

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景栋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胥帅摄

  他提到一个词——建筑工业化,即把现场变成工厂,把工厂搬到现场,二者相结合形成良性互动。

  程景栋发现,相比传统大量在建筑业的密集投入,建筑机器人能在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环保方面有所提升。比如,能够一步到位,较少出现质量整改返工的情况;在安全方面有保障,安全隐患变得更少,特别是更少涉及人员伤亡。此外,加上整体作业更加环保,建筑机器人在标准化方面能够提供非常好的加持。

  “当然它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建筑机器人分工非常细致,缺乏综合的建筑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程度很高的机器人,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程景栋说,建筑行业将结合现场工厂化和工厂现场化,也就是局部分割的每个现场是机器人作业的专门“工厂”。从这一点出发,建筑行业反而不用过多强调机器人的“人形”,而是追求机器人在现场施工的效率。

  除此之外,则是在建筑行业的存量需求中寻找增量需求。

  “可以说,今年旧房修缮需求比新建房屋带来的需求要多出很多。”沈敏表示,很多老房子现在的外立面和房顶存在老化,一些业主就有防水的需求。今年公司接了很多地下室防水、旧楼修缮等业务。另外一块增长点则来自大型水利水电设施。当前业务中新建房屋占比90%,维修占10%,水利水电占比较小。预计未来新建业务将降至60%,维修和水利水电各占20%。相比过去仅仅销售防水材料,现在客户需求更强调包括防水、防霉、防结露及冷辐射等多功能集成,更需要建筑材料企业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加强建筑光伏一体化等也会增加专用胶的需求。杨凯表示,建筑密封胶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对材料耐久性、环保性及新材料适应性的要求提升。从单一的玻璃幕墙到石材、光伏幕墙、保温一体板等多样化幕墙类型,市场对密封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正从传统的玻璃幕墙密封胶向适应新型材料的胶粘剂升级,耐火性和抗老化性能也成为关注重点,企业需要不断去适应这一变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