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下帷幕。峰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热词。记者获悉,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着力挖掘落地场景,在企业培育、开源社区、金融支持等方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
今年,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推出全新人工智能主题展,系统展示了从底层算力、核心大模型、尖端芯片技术到多元化产业应用的全链路创新突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吸引了40余个最新大模型、30余个智能体、20余项具身智能机器人集中亮相,提供了“可感、可及、可互动”的逛展体验。
不少与会企业带来了新成果。展区内,夸克新近推出的AI眼镜吸引了不少参会者试戴。工作人员介绍,这款眼镜搭载高通AR1旗舰芯片和一款低功耗的协处理器,镜片上可以显示字幕、指令、翻译、导航提示等信息,还能支持高清视频录制。会场外,蚂蚁集团研发的智能终端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与乌镇峰会智能体“桐小乌”全面融合,首次通过AI眼镜为参会者提供“边走、边看、边听、边问”的沉浸式服务。
“从‘懂你意思’的智能网联汽车,到‘为你解惑’的DeepSeek,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体感正变得越来越真切。”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白江表示,随着多款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行业专用大模型落地应用,我国人工智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智能体成为产业变革核心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峰会期间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一端抓供给,推动“智能产业化”;一端抓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下一步,将着力挖掘落地场景,常态化开展“深度行”供需对接活动,拓宽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着力厚植发展沃土,在企业培育、标准研制、开源社区、金融支持等方面,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峰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前列。
面对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要,不少企业正加快部署,其中智算集群成为布局重点。中兴通讯董事长方榕表示,企业坚持“以网强算”,实现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之间的高速互联,打造算力集群。目前,中兴通讯牵头打造了基于光互联光交换技术的超节点,同时联合三大运营商,在杭州、嘉兴等地规划建设超5千卡智算集群。
“算力资源的紧张与成本的上升,成为制约AGI(通用人工智能)在‘规模定律’下继续突破的关键因素。”蚂蚁集团平台技术事业群总裁骆骥透露,蚂蚁集团已部署万卡规模的国产算力集群,适配自研与各主流开源模型,并全面应用于安全风控领域的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服务,以期通过提升模型的响应速度与模型的知识规模,助推AGI普惠应用。
相关政策举措也将进一步发力。张云明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夯实产业底座,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引导人工智能模型和高质量数据集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