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0 04:40:50 股吧网页版
量子科技诠释中国“下好先手棋” 三重共振推升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李明珠


K图 688027_0


K图 300520_0


K图 688622_0

  当“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随机线路采样”的速度以15个数量级之优势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当量子科技被正式写入国家未来产业培育清单,并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被明确列为排名首位的新经济增长点——这条曾经在实验室历练千万遍的赛道,正迎来历史性拐点。

  在技术突破、政策赋能与资本涌入的三重共振下,一场关乎未来产业主导权的竞赛已全面展开——中国量子科技产业正从“战略布局”加速迈向“商业前夜”。

  春江水暖,资本市场对此也是率先感知。10月30日,Wind量子技术指数创下了自基日(2012年12月31日)以来的历史新高;截至10月31日年度涨幅则达到了40.92%,市场预期持续升温。

  多位受访的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当前量子科技产业整体仍处于“从0到1”的孵化阶段,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三大分支的发展进程各异,而制约产业化的关键瓶颈主要集中在技术成熟度与产业链配套两个层面。展望未来3年,国家政策的持续加码、国内外核心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及产业链关键企业的融资进展,将成为推动量子科技领域加速前进的重点催化因素。

  量子科技迎来发展新高潮

  目前,量子科技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焦点之一,是衡量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领域。

  2025年,是中国量子科技的“高光时刻”。3月,中国科学院成功构建了105比特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其在“量子随机线路采样”任务中的表现不仅比全球最快超算快15个数量级,更是超越了谷歌2024年成果6个数量级。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已从“跟跑”转向“领跑”,成为我国在关键科技领域“下好先手棋”的生动实践。

  伴随着技术突破的,是政策层面的同步发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量子科技定义为需要培育的“未来产业”,“十五五”规划建议则明确将量子科技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与此同时,量子力学问世一百周年的2025年,也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而且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超导量子电路领域开创者,全球范围内的量子科技发展无疑迎来了新一轮高潮。

  长城基金基金经理赵凤飞认为,量子科技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技术路径颠覆与产业生态重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比,量子科技的不可替代性源于其对量子力学规律的创新性应用和对传统计算范式的颠覆。

  “具体而言,量子叠加可以突破算力瓶颈,能轻松解决困扰经典计算机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量子纠缠则重构安全通信的基础,从物理原理上保证通信无法被侦听。”赵凤飞称,这些特性使得量子科技成为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金研报认为,随着制程持续微缩,经典计算在性能提升方面遭遇了算力瓶颈、量子隧穿效应、散热问题三大限制,而量子计算通过量子比特实现信息的叠加与纠缠,使得可编码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从而能够快速高效地求解经典计算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这一特性,也让量子计算为金融(组合优化)、生物制药(分子模拟)以及工程材料(材料设计)等高复杂度领域带来了新的算力突破。

  从“科学前沿”到“产业前沿”仍需努力

  近年来,国内量子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产业生态来看,量子技术的商业化边界持续拓展,产业链自主能力也显著增强。中国报告大厅网数据显示,我国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97.58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估为37.45%。

  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的观点认为,目前量子科技产业部分还处于“从0到1”阶段,整体正处于“从0到1”向“从1到N”的关键过渡期,呈现板块分化、局部突破的特征。

  “通过我们的研究,目前仅量子通信相对成熟,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都处于早期阶段。以量子计算为例,量子比特的脆弱性、量子纠错、软件和算法的匮乏等都亟待突破。”金鹰基金刘忠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同泰基金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量子科技的技术路线和进展相差比较大,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已经进入“从1到N”的阶段,但量子计算仍处于“从0到1”的关键时期。

  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和信息处理范式,量子科技的并行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是传统技术无法企及的,但从“科学前沿”走向“产业前沿”,仍面临现实瓶颈。

  赵凤飞认为,当前制约量子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更多在于技术成熟度与产业链配套两个层面。技术上,量子比特稳定性差、纠错效率低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产业链配套方面,稀释制冷机等重要设备仍难以全栈国产化,一些上游核心器件仍依赖进口,量子计算相关的软件算法生态也相对薄弱。

  “关键设备和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攻坚,这些都是保证未来量子技术顺利走向应用和不被西方‘卡脖子’的重要方面。”赵凤飞说。

  受访公募基金经理均认为,从目前的产业进展来看,量子通信在商业化落地上展现了更明确的势头,但从未来的想象空间和市场规模来看,量子计算更具发展潜力,量子测量则因偏科研方向有望在特定领域迸发。

  广发成长启航基金经理陈韫中打了个比喻——量子计算是典型的“远期梦想”,其价值在于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但通往这个目标的路径很长,这个领域的定位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投资。量子通信尤其是量子密钥分发(QKD),是目前三大领域中技术最成熟、商业化路径最清晰的一个,有望成为规模化营收的领跑者;量子测量则是在特定领域最早实现实用化并产生收入的赛道,类似于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同泰基金也认为,量子通信技术相对成熟,市场需求明确,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规模化营收,已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实现部分应用。而量子计算长期的市场规模“天花板”高,但技术成熟度低,仍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做研发。

  金鹰基金表示,量子通信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方面主要看政策的推进力度。我国已经实现京沪干线的开通,合肥、北京的城域网也有一定的建设基础,未来量子通信有望从骨干网向城域网拓展。

  理性看待短期热度与长期价值

  近期,A股的量子科技板块正不断吸引资金的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A股上市公司中,目前以量子科技为主营业务的仅有国盾量子,该公司主要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科大国创、禾信仪器、神州信息等部分上市公司也有量子科技的相关布局。此外,还有一些初创公司如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正在计划上市。

  10月底,在英伟达举办的GTC大会上,该公司创始人黄仁勋展示了基于CUDAQ核心构建的开放式系统架构NVQLink,用于连接传统GPU和量子计算机,共同加速量子计算。英伟达宣布,已为17家量子计算公司和9家科研实验室连接量子与GPU计算,而谷歌研发的适用于量子计算机的Willow芯片也取得了突破,无疑点燃了资本市场对量子科技的热情。10月,国盾量子、科大国创、格尔软件等个股持续上涨,纷纷创出新高。具有产业敏感性的公募基金由于提前布局,也助力了多只“翻倍基”。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国盾量子现身于21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名单,合计被持仓69.26万股,市值达2.43亿元。其中,永赢基金旗下的永赢睿恒、永赢融安均在三季度增配了国盾量子,且分别为第四大持仓股、第二大持仓股。相较而言,华夏上证科创板100ETF持有国盾量子的市值最高,易方达、国泰、广发等基金公司的上证科创板100ETF也均有配置。

  量子科技板块的强势表现,是市场短期情绪的效应,还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显然,资金对此仍有一定分歧。

  金鹰基金认为,量子科技板块的强势或是事件催化的偏短期交易情绪所致。目前,A股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大概率是从高校研究所(如清华、浙大)以及中国科学院孵化出来的,“量子科技企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更多还是关注技术研发进展以及融资进展,尚无有效的指标衡量其投资价值”。

  赵凤飞表示,今年量子科技相关股票的上涨,一方面缘于过去一年多来国内外量子科技的技术进展,另一方面也是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等政策催化的反应,板块的近期表现或受政策催化的成分更多。

  陈韫中则认为,量子科技行情并非纯粹的短期炒作,而是“政策催化、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三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从政策层面看,量子科技已从前沿基础研究升级为国家层面重点推动的产业方向,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长期预期;从技术维度分析,量子技术正跨越关键门槛,近期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市场需求来看,量子科技的商业化路径逐渐清晰,基本面的核心支撑来自于实实在在的订单和收入。

  在2020年就投资了国仪量子的基石资本,以一级市场的视角给予了不同的解读。该机构认为,除了政策催化的因素,相关概念股的上涨也反映了产业基本面的实质性变化,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量子科技长期价值的逐渐认知。

  具体到投资层面,同泰基金则提示,量子科技概念的相关公司在业务拓展、订单获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业绩或在未来有所提升,但由于短期股价过快上涨,存在透支未来成长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要避免短期情绪的影响,不轻易买入不是自己“能力圈”的标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