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孟荇见习记者章驰
投资人们,你们拿到的AI公司数据,可能有黑灰产在帮忙。
一边是资本和市场对于用户增长数据的期待,一边是AI公司绞尽脑汁拉新拓客和盈利的困境。高成本的算力被第三方平台低价出售,这场算力争夺战到底消耗谁,利好谁?
ChatGPT Pro会员,每月200刀(约1432元);Google AI Ultra会员,每月250刀(约1780元);Gemini 2.5 Pro会员每月20刀(约143元);Claude Max每月100刀(约711元);Midjourney标准会员,每月30刀(约213元);即梦基础会员,每月79元;lovart基础会员,每月32刀(约227元);Suno基础会员,每月10刀(约71元);MiniMax语音基础会员,每月36元。如果你是一个AI重度使用者,那么每个月花在AI产品上的费用,差不多会是5000块。
不过这个市场上从来不缺反向操作,总有人能帮家人们把AI的价格打下来。学生优惠、新人奖励积分,这只是普通的薅AI羊毛。高端的羊毛党们正在通过黑灰产系统性地窃取“算力新人礼包”,获得堪称地板价的“黑市算力”。
在淘宝、拼多多、闲鱼等平台上,“即梦AI无限积分无限生成,1.08元”、“海螺AI新号5000积分,19.8元”。低价的背后是黑灰产通过多种手段绕开AI平台的监控和限制,批量获得AI公司的“新人礼包”。比如出售“手机号+验证码”的一站式服务,就能反复注册“海螺AI”新账号。这是一套完善分工的规模化黑灰产,产业链上游提供认证资源;中游像流水线一样批量注册养号;下游则在平台上完成销售。
AI公司为拉新拓客投入的成本,正通过灰色渠道廉价流失,虽然看似AI公司被黑灰产收割,但凡事也不是非黑即白。部分AI公司存在主动的、策略性的放价促销行为。这背后通常是一个复杂的、介于官方默许与黑产套利之间的灰色地带。AI公司为拉新,向渠道代理商提供优惠,部分代理为冲量,可能低价销售账号,甚至补贴价格。官方渠道的账号和廉价账号,对应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这是一套既营销又获客的组合拳。
其实这是非常常见的“用价格换市场”的商业手段,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满足市场和投资方对于AI公司用户增长和活跃度数据的期待,期待背后直指产品商业化能力。目前资本市场对AI初创企业的考量指标以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为核心的估值体系,OpenAI与Anthropic作为行业标杆,头部AI企业估值普遍达到ARR的50倍甚至更高。正因为整个行业整体烧钱不盈利,所以投资人关注的不是当下的净利润,而是增长的效率和未来的盈利潜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AI公司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砸钱。
目前国内的AI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他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成本压力,模型使用成本高、算力消耗大、基础设施投入惊人。AI公司增长的效率与健康度尤为重要,如果通过巨额补贴、极低价格换来的ARR, 客户黏性差,一旦停止补贴收入就会消失。一味靠“烧钱”买来的虚假ARR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黑灰产本质上也是在破坏增长的真实性和质量。
这个道理AI公司都懂。总而言之,市场关注用户的增长规模与速度,背后的核心是关注增长的质量、可持续性以及最终的商业化潜力。当下AI公司必须在合规、成本与增长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穿越周期,在牌桌上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