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近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友控股”)自2025年2月14日至公告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742.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9%,累计增持金额人民币3.03亿元(含交易费用),已超本次增持计划下限,本次增持计划实施完毕。公司方面表示,控股股东本次增持彰显长期信心,公司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深化全球业务布局。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表示,公司作为国内镍、钴冶炼头部企业,自成立以来以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核心动力,在镍、钴、锂、铜资源开发、有色金属精炼、锂电材料、循环回收等关键领域,掌握国内一流自主核心技术。
公司方面介绍,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公司大力实施“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的科创战略,加强科研管理,完善科创体系,持续实施“330”科研计划,加快培育和发展以创新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技术进步成果显著。公司上半年完成115项专利申请,获得42项专利授权,现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1488项,累计专利授权604项。由公司牵头制定的两项镍钴原料标准,经国家工信部批准发布,填补了我国镍冶炼中间品领域标准体系的空白。
在正极材料领域,公司持续拓宽正极材料谱系,多款用于车用大圆柱电池、e-VTOL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的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出货并持续放量。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开发全路线覆盖,多款9系产品容量达到230-235 mAh/g,在客户端测试处于第一梯队。富锂锰基材料紧跟客户固态电池技术迭代,成功开发超高容量型全固态富锂锰基,镍锰尖晶石材料进入吨级验证阶段。
据了解,公司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4个高能级科研平台,以印尼镍资源配合先进的高压酸浸技术等为核心,现有项目镍湿法冶炼中间品、高冰镍等设计产能超22.5wtNi/a;在国内,公司建立镍精炼基地,以先进冶金技术强化生产能力,其中核心产品“HUAYOU”牌电解镍以优异产品品质实现LME、上期所双注册,充分展现了华友镍冶炼技术的行业先进水平。
深化全球化业务布局
公司表示,近年来,公司构建了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在全球布局方面表现出色。公司积极调整产业规划,加快海外项目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项目方面,津巴布韦锂盐项目华景科技硫酸锂冶炼厂(以下简称“ATZ项目”)在今年10月顺利完成转型窑烘炉点火,项目已进入局部调试阶段,该项目也是公司首个境外锂盐化工项目。项目计划于2026年初实现投产,项目达产后将进一步降低公司锂盐生产成本,大幅提升锂业务竞争力。
据了解,ATZ项目位于津巴布韦阿卡迪亚锂矿区,规划年产硫酸锂5万吨,毗邻公司PLZ锂精矿选矿厂。2023年,PLZ锂精矿选矿厂率先投产,为ATZ项目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保障。2024年,通过补充勘探,Arcadia锂矿保有资源量从150万吨碳酸锂当量增加至245万吨,品位提升至1.34%。2025年初,公司整合PLZ与ATZ成立“津巴布韦区域管理中心”,形成了“资源-冶炼”矿冶一体化的高效协同体系,这不仅是产业布局的优化,更是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深耕细作的成果。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与淡水河谷、福特汽车合作的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湿法项目已开工建设,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波马拉工业园展开建设。在下游锂电材料端,公司印尼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项目实现批量供货,为进入北美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预计年内建成,将助力公司深度嵌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抢占欧洲乃至全球锂电产业链市场先机。
华友钴业作为中国钴、锂电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过去五年的股价历程堪称一部行业“周期与成长”的教科书。近期,随着行业库存出清和下游需求回暖迹象显现,公司正展现出新的投资吸引力。公司2025年三季度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其中,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实现归母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17.44亿元,环比增长12.35%;实现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环比增长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