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落幕。今年,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吉利德科学再度亮相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并重点展出了两款亚洲首发的重磅产品——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新药Seladelpar。
吉利德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进博“同龄”。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入中国八年多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连续四年参展进博会,也充分体会到进博会这一开放平台推动创新合作的力量。”
除了致力于实现全球创新药物的快速引入,吉利德科学通过与京东健康等伙伴的合作,借助“互联网+医药”模式持续推动创新药物的可及与优质药品下沉,拓宽县域及基层患者的用药路径。
加速创新药物引入,“零时差”惠及中国用药人群
2025年,吉利德中国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6月底,吉利德长效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与美国FDA批准仅隔数日,实现了与全球几乎“零时差”的同步可及。10月,该药在博鳌完成美国本土以外的全球首例使用,不仅为国内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革新的HIV预防方案,也生动彰显了中国“先行先试”政策的积极成效。8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新药Seladelpar依托北京临床急需进口政策,在北京天竺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获批,为国内这一罕见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与此同时,拓达维®新适应症、必妥维®说明书更新、丙通沙®儿童剂型等进展密集落地……吉利德在病毒学、肿瘤学、真菌学三大核心领域的产品线,正以加速度对接中国市场需求。
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中国近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药物审评审批等方面的努力。金方千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营商环境的每一个变化都更好地促进了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发展和早日上市。我们已经从中获益,并感受到了实在的成果,未来也一定会沿着这个方向持续发展。”
在加快引入创新药物的同时,吉利德也在积极推进本土研发。吉利德目前正在国内开展16项研发项目,包括10项肿瘤领域项目和6项非肿瘤领域项目,其中,中国参与的肿瘤项目90%实现了与全球同步研发,旨在让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新适应证能“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积极推进在华布局
中国是吉利德全球核心战略市场之一,2017年吉利德在中国开启正式运营以来,业务、团队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吉利德除上海总部外,国内设立了北京、广州、成都、杭州、海南5个分公司,8个区域办公室,近800名员工覆盖超过90个城市。
2025年8月,吉利德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区总部办公室扩容、升级完成。“这也是我们对在中国的发展持续投入和长期承诺的体现。”金方千说。
随着业务的持续发展,吉利德在中国的“朋友圈”也越做越大。过去三年,通过进博会等平台,吉利德与各方签署二十余项合作,这些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诊疗水平的提升,促进创新药物可及,助力患者的疾病管理与治疗更加规范。据了解,吉利德已与超过2万家药店进行合作,合作头部医药电商平台十多家,支持患者便捷购药、规范治疗。
未来,吉利德将结合患者需求及公司专长,在中国引入更多创新产品,持续拓展线上线下、院内院外渠道建设,提升患者购药的便捷程度,支持规范治疗,并探索除医保之外的多元支付手段,不断提升药物可负担性。
深化“互联网+医疗”合作,拓宽创新药可及路径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患者的在线购药带来极大便利,也为药企带来了新的机会。
早在2021年7月,吉利德科学与京东健康在数字医疗健康生态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互联网+慢性传染病管理”领域围绕药物可及、患者服务已有初步成果。
长期以来,京东健康凭借自身完善的“超级医药供应链”、专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以及广泛的用户覆盖,与广大药企建立了深厚的合作根基。京东物流能够实现全国90%区县24小时达,能把医保药直达县乡,解决基层患者的用药需求问题。通过与京东健康这样的“医检诊药”一站式全链路平台的合作,吉利德创新药物可及的物理半径进一步扩大。
此外,京东大药房开设了“肝病关爱中心”和“HIV关爱中心”,为乙肝、丙肝及HIV感染者提供复诊开方、用药随访、疾病科普、药师/医生在线答疑等一站式线上服务,已形成“复诊-处方-配药-随访”闭环。
线上医药服务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显著缩短了“复诊-给药”路径,从而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治疗及时性,优化了患者就医体验。平台整合的数字化工具,如用药提醒与随访系统,也有效增强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长期治疗结果。
未来,吉利德将与中国“十五五”新征程同频共振,始终关注中国患者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持续引进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携手多方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