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工厂到智慧医院,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融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今年进博会的技术装备馆,跨国科技巨头展示的智能化技术引发业内关注。西门子、欧姆龙、蔡司等不同领域的技术装备企业都发布了融入人工智能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工业领域,西门子发布了生成式工业人工智能助手Industrial Copilot在中国市场的首次试点应用,以提升汽车制造智能装备领域的生产效率,将程序开发时间减少30%;西门子还与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业界首个基于人工智能、面向铜冶炼场景的AI智能体系统。
针对工业AI大规模落地的挑战,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表示:“搭建精通机器语言、聚焦制造业语境的工业基础模型是关键,而高质量数据则是训练该模型的前提,这就需要在业界推动数据共享。”
肖松表示,西门子已经在全球与微软、英伟达、亚马逊云科技(AWS)、Snowflake等企业扩大AI相关领域的合作,构建运营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之间的数据桥梁。
电梯巨头奥的斯也在进博会上发布了巡检具身智能体(AI Inspection Robot),以高效检测电梯的安全隐患。此外,聚焦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巨大需求,奥的斯与上海陆家嘴集团、山东明德、中建等多家企业集中签约。
奥的斯全球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朱蒂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未来电梯需要融入更多贴心设计,例如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技术是推动安全升级的引擎,奥的斯正加速人工智能研发。”
在健康医疗装备领域,欧姆龙也展示了机器人高速多点检查解决方案,以高速自动化检测替代人工检测。该公司还首次展示了工件个体追溯系统与多品种工件自动抑振系统两大创新技术,融合智能感知、先进控制与数据应用,为制造现场提供系统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光学巨头蔡司发布了一款高端数字导航手术显微镜,光学分辨率较前一代产品提升超过20%,为复杂眼科手术提供精准支持。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数字赋能的智慧医院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医院也正在进行数字化的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诊疗设备,有助于我们构建数字导航手术体系,更好地服务患者的需求。”
相关人士称,微创化和精准化是手术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融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设备未来也有望拥有专家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