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
身处长三角城市圈腹地的湖州,面对强手如林的城市竞争,搭箭上弦,瞄上了具身智能。
一方面,湖州是高端制造汇集之地,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物流、动力电池在内的多个产业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另一面,找场景、缺数据,是当下具身智能产业核心痛点。
11月8日,湖州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产业投资对接会召开,天然契合的两者,开始不断产生化学反应。
记者获悉,一批具身智能领域的标志性应用场景与专项产业基金在会上集中亮相,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66.6亿元。
而在当日启动的湖州机器人马拉松博览会上,宇树的G1、智元的灵犀X2、云深处公司的绝影X30等多款热门机器人也深度参与,不仅是参赛者,还是拉拉队、搬运工、导览员······
科技与现实交织,在湖州进行了一场关于未来的试演。

(图片来源:活动主办方供图)
高端制造重镇,应用场景广阔
湖州是浙江省五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智能物流装备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三大电梯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绿色环保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蓄电池),是国内地理信息产业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集聚了吉利汽车、三一重工、零跑汽车、莱宝高科、天能集团、创世纪等龙头企业。
如此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迭代空间。
据了解,在吉利汽车长兴基地,机械臂灵活摆动,激光焊精准操作,每隔1分钟就有一台车下线。记者获悉,长兴基地依托“5G+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AI质检机器人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监控与动态优化。
目前,其也在积极对接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并与湖州本地具身智能企业及研究院合作,加速提升生产、物流等流程效率。
以湖州的智能物流产业为例,当地一家物流自动化头部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的自动化分拣系统,有许多岗位还是需要人去做。其有不少头部平台电商的客户,一个大仓库每天要处理50万个订单,大约需要400-600个工人,去拣货、拆箱等等。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当下中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我们发现刚好能够和自动化系统配合。目前来讲,物流行业是机器人用的最多的行业,因为高效性和重复性天然就比较适合。”
不过,物流行业此前主要以AGV(注:自动导向车)这种预设程序的机器人为主。所有的动作、路线都需要提前编好代码,部署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每一个项目的物理空间都不一样,需要重新编程。所以,虽然工作效率高、精度也很高,但没有柔性化,也没有泛场景的作业能力。
具身智能的出现,给行业带来新的转机,只是产业当下还在0-1的阶段,技术演进需要极高的算力和数据支持。
前述负责人直言,“湖州是物流装备的产业集聚地,我们认为,在物流场景里的具身智能应用,当仁不让需要湖州来引领。”
产研黄金梯队,聚势具身高地
记者获悉,在产业端,目前湖州已集聚105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去年核心产业营收达114亿元。从算力服务到数据应用,从算法模型到智能终端,湖州已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比如在“大脑”方面,集聚了甚湖科技、吉利智算等算力服务企业,千寻位置、中海达等数据服务企业,实在智能、九州未来等算法模型企业;在“身体”方面,集聚了云深处、图达通、诺亚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企业,一批“硬核”企业在湖州扎根。
此外,在研发支持上,湖州具身智能相关的创新技术资源雄厚,拥有全国工业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8家研发机构,围绕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数据信息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已研发50余项人工智能科研成果/产品。其中,无人叉车、无人船、自主探测机器人等产品已通过实际验证。
实际上,湖州正在从政策、资本、产业多方面发力,一个具身特色之城正在“成形”。
目前,湖州已揭牌省内首个具身智能产业园——长三角(湖州)具身智能产业园,依托吴兴、长兴等,已实体化打造3个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新搭建2个机器人训练场。
记者从湖州市商务局获悉,目前湖州正谋划建设湖州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训练场——数源空间,该项目总规划50亩用地,首期4万方训练场及数据采集中心,将容纳千台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入驻,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
今年5月,湖州新组建了300亿元规模的全市产业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项目。此外,湖州市产业集团通过新建鼎晖产投、德马科技等2支具身智能专项基金,目前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800亿元。
为AI打造“身体”,拥有智造基因、广泛场景的湖州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