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0 16:35:31 股吧网页版
深山出好水,产业引归人:农夫山泉书写县域生态振兴“桑植样本”
来源:时代财经


K图 09633_0

  从张家界市区向西北方驱车约一小时,层峦叠嶂的武陵山腹地间,桑植县静静矗立。

  这里是贺龙元帅故里,也是民歌之乡,红色基因与民族风情早已融入县城肌理。但地处湘西北边陲,交通闭塞与产业薄弱也让桑植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承受着经济发展落后的隐痛。

  桑植从未停下探索致富路的脚步,如今,一泓深山清泉正为它铺就崭新的富民之路。

  一年前,一条翻越悬崖峭壁约58公里的输水管道正式通水,将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清泉引下山,为山下农夫山泉工厂的落地投产创造了条件。如今一年过去,这泓源自原始森林的活水,已化身标注源自“张家界八大公山”的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从桑植送往湖南各地。

  好水出山,人才归巢。随着农夫山泉工厂落地投产及配套产业陆续成型,曾经背井离乡的务工者纷纷返乡找到安稳生计。如今的桑植,经济活力如山间源泉般奔涌,书写着生态赋能县域发展的生动样本。

  桑植县八大公山水源地

  桑植水走出去了

  位于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八大公山,是湖南四大水系中澧水的重要发源地,水质常年稳定在国家Ⅰ类标准,其源头水域更是入选“中国好水”名录。经过持续监测分析,这里的水中天然含有钾、钙、钠、镁、偏硅酸等多种人体所需矿物元素,适合长期饮用。这份与农夫山泉“深山出好水”理念高度契合的稀缺资源最终推动了产业落地——2022 年,总投资超12亿元的农夫山泉张家界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为桑植发展按下“加速键”。

  然而将“好水”引下山却比想象中要艰难:从取水口到工厂,不仅要架设2.1公里的悬崖栈道,开凿2个全长共4.7公里的隧道,还要铺设16座过河桥梁。这项工程也因此被农夫山泉公司内部称为“近十年施工难度最大的管线工程”。

  “仿佛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全程参与管道铺设的工厂001号员工李元锋对那段与大山“较劲”的日子记忆犹新。他回忆,单根管道重达3-5吨,因部分软土路段机械难以进入,不得不借助单轨小火车等辅助工具,在泥泞中缓慢拖运。工人们肩扛手推,在狭窄坑洼的作业带中一寸寸挪动钢管,同时谨慎保护管道防腐层免遭损坏。

  为了不破坏途经河流的生态,16座过河桥梁全部采用直接跨越河道的建设方式,没有在河里打下任何桥墩;为了避开生态敏感区、严格保留生态流量,农夫山泉与当地政府联手,在管道建设中优化管线布局,同时建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定期人工巡检等多重监管机制,有效保障水源安全、洁净。

  农夫山泉桑植工厂

  年轻人们回来了

  随着管道的成功铺设、工厂投产,这份位于桑植人民家门口的新产业,开始悄悄改写当地人的生活轨迹。

  工厂员工黄庚是桑植本地人,全程参与了输水管道的建设。“以前在外打工,离家太远;现在家门口有份稳定又待遇好的工作,幸福感提高很多。”回家乡后不久,他就和相恋多年的女友订了婚。

  据工厂总经理朱晓良介绍,截至目前,农夫山泉桑植工厂共有200余名员工,近70%都是本地员工,其中返乡员工占比超过50%,员工收入在当地处于头部水平。

  像黄庚这样的“回巢青年”在桑植工厂不算少数:26岁的无菌调配科UHT技术员王文浩,大学毕业后直接入职农夫山泉;技术员陈志龙从长沙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回到桑植,不仅结束了与爱人一个月见一次面的双城生活,收入还增加了;广东人林国坚是位“桑植女婿”,接受半年多的带教培训后成功从教培行业转型为技术骨干,如今已在桑植安家。

  “我们希望由当地人管理当地工厂,为本地培养技术人才,从他们当中选拔出团队骨干。”朱晓良这样阐述农夫山泉的育才理念。

  据朱晓良透露,预计到2025年底,桑植工厂将拉动本地新增上千个相关就业岗位。“目前我们正在对接的多家纸箱、标签等配套企业都在筹划到桑植建厂。”朱晓良说道。

  农夫山泉这瓶“好水”,不仅让山区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振兴”,“更重要的是留住了人,让这里重新有了烟火气和活力。”桑植县副县长周擎说道。

  桑植县八大公山水源地

  经济活起来了

  随着农夫山泉工厂产能逐渐释放,由当地政府提出的“水+ N” 发展模式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并延伸至工业旅游、物流运输、包装材料等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闭环产业生态。

  产业旺则百业兴。离工厂最近的兴旺塔村,是农夫山泉工厂落地的直接受益方。国家知识产权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张鑫算了一笔“民生账”:工厂能增加村里的劳务用工,工厂带来的餐饮、租房以及作为工业旅游基地带来的人流量等让一部分村民的收入来源更丰富了,村子周围逐步发生的基础设施变化也让村民切实享受到现代产业发展的福利。

  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下,农夫山泉的入驻,也让更多桑植县本地人享受到了引进企业与本地资源共生发展的红利。

  离水源地最近的芭茅溪乡,对农夫山泉的到来感触颇深。今年6月,桑植因特大暴雨发生洪灾,芭茅溪乡是受灾区之一。当时,本地人向宗君经营的超市遭受重创,而在洪水退去时,农夫山泉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仅帮忙清淤,还主动更换了新产品,甚至更换了全新的冰柜。农夫山泉在桑植的业务代表汪祖德介绍,团队帮助了不少像向宗君这样的店主,减少他们在灾情中的损失,也让受灾群众的饮水安全多一份保障,“(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让店主吃亏。”

  农夫山泉的落地,为桑植县另一支柱产业——茶叶,注入了产业焕新的强劲动能。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2024年,桑植县茶叶基地总面积达7.95万亩,年产量5860吨,产值突破7.32亿元,稳稳占据全国白茶市场7%的份额。

  亮眼数据背后,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样突出。桑植县水利局局长胡亚坦言,长期以来,标准化种植模式缺失、依赖人工采摘、加工产能不足,直接制约了桑植白茶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据我了解,龙头饮料企业一条即饮茶生产线,一年就需要2000吨左右干茶。可咱们仅靠人工采摘,产能远远达不到企业的大批量采购标准,合作自然无从谈起。”

  如今,农夫山泉工厂落地桑植,为桑植白茶接入现代茶工业体系打开了突破口。“下一阶段,我们就是要把茶产业做大做强,嵌入包括农夫山泉在内的工业产业链。这样不仅能盘活水资源,更能激活农业资源,让所有桑植农户都搭上致富的快车。”胡亚说道。

  千百年来,澧水滋养了桑植的红色基因与民歌文化,如今这泓清泉以全新姿态赋能经济发展。随着一瓶瓶桑植好水从深山涌向各地,这股“滔滔不绝”的水动力,正以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为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出一个生态与产业共生、输血与造血并举的 “桑植样本”。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