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财联社与平安银行共同主办的首届“打造一流投资机构·公募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于合肥顺利举行。
在公募基金即将迈入37万亿的重要关口,此次论坛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闭门座谈会、深度对话、四场主题演讲及两场圆桌讨论,汇集来自监管机构及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百余家机构代表,共同就投研体系升级、ETF全球化布局、服务实体经济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力求为行业带来可落地的改革路径与前瞻洞察。
首个圆桌交流环节由财联社编委李桂芳主持,邀请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银河基金总经理史平武、金鹰基金董事长姚文强、红土创新基金总经理冀洪涛五位掌门人同台论道。

围绕“公募改革下的战略布局”、“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的共生逻辑”、“行业生态与组织变革的应对”三大议题,嘉宾们结合各自机构的战略思考与行业观察,呈现出一场聚焦改革与落地的高密度讨论。
面对改革落地,机构如何谋定战略定位?
圆桌伊始,主持人李桂芳指出,公募业改革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行业变革,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重塑行业生态。围绕“改革背景下的战略方向选择”这一核心议题,几位嘉宾展开深入讨论。面对“多元化布局”与“有所取舍”的取向差异,各家机构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分别给出了因势而动的战略路径。
康乐表示,改革方案出台后,一方面有助于解决行业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就公司而言,将在多元布局的基础上有所取舍。
康乐进一步分析,未来发展的几大方向中,改革方案鼓励的首先是主动权益产品。方案出台后,方向更趋明确,以往行业生态较为关注绝对收益,未来基准明确后对主动管理的相对收益要求将更为清晰。第二大类是投资者以绝对回报为投资目的的产品,包括固收、固收加、配置类的FOF等,拥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最终满足客户对绝对回报的需求。第三类是被动型产品。第四类则是另类产品,特别是公募REITs。
康乐坦言,景顺长城基金将积极建设多元化的投资能力、投资风格和产品矩阵,包括主动权益、固收+、被动、资产配置等领域。除此之外,还将继续布局养老、投顾和跨境等业务。作为产品提供方,积极配合各平台与销售机构,共同推动行业生态的建设。
任志强则将“差异化发展”作为战略关键词。他认为真正的差异化在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养老金管理、债券ETF两个维度,公司既具备资源禀赋,也有多年的先发优势,目前正在通过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与方法论沉淀,强化竞争壁垒。他坦言,差异化说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核心还是“选准方向,深耕能力”。
此外,任志强提到公司希望在主动管理方面做出竞争力。他分析,在纯被动的权益产品上,海富通基金可能很难与头部公司竞争,但从过往情况看,公司在主动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因此,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体系化建设、能力建设和方法论建设,力求在选择的方向上真正做出竞争力。
史平武表示,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行业从注重规模增长转向提升投资者体验,这对于老牌基金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银河自身在主动权益、货币与固收方面形成了较为均衡的产品体系,这使得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具备一定缓冲空间。近年来公司加快了ETF与指数工具类产品的布局,同时注重投研能力的一体化建设与投资者教育服务,强调“真实的感情付出”在行业生态中的重要性。
姚文强则从广州本地中型基金公司的视角出发,提出“借力模仿+差异突围”的思路。他坦言,金鹰多年来持续学习优秀头部公司的发展经验,并在成长股行情、固收+、创新产品等方向持续投入。姚文强表示,公司一方面强化内部文化与团队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在REITs、量化、创新提成机制等方向积极布局,希望“在公平的起跑线上服务好持有人”。
冀洪涛则强调“政治性与人民性”在公司战略选择中的基础性地位。他表示,红土创新基金作为深创投旗下的全资公募基金,“国资背景+创投基因”使公司在战略上延续着“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的使命感,始终关注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上的投资机会。
未来公司将在三大方向上持续发力:一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构建围绕大类资产配置的微生态圈,延伸资产管理价值;二是立足深圳国资,加大布局公募REITs等具有使命属性的产品线;三是重点发展含权类产品,把握资本市场改革的潜在超额收益机会。他指出,推动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是行业迈向未来的必经之路,基金管理人只需“用心服务好客户,静待开花结果”。
主动与被动的动态平衡,何以构建共赢生态?
随着ETF成为行业最具马太效应的产品之一,“主被动如何兼容”成为基金公司必须面对的议题。
康乐指出,主动与被动并不矛盾,两者服务的客户需求不同。本质上,主动强调超额收益与相对回报,被动则提供低成本的市场参与工具。景顺长城早在2013年便推出首只ETF,2021年起全面加码被动产品,目前已布局37只ETF,管理规模超800亿元。策略强调特色化与国际化路径,通过纳指科技、恒生精选、标普消费等产品拓展全球视野,同时将恒生指数、A股指数“带出去”。不过他也坦言,公司在被动领域仅“扒上了车边”,仍需加大投入。
他进一步强调,投顾、养老、跨境三大业务是主动与被动共构的重要接口,投顾能将短期资金转为长期资金,跨境配置则可打通全球视野。
任志强则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角度强调了主动管理的重要性。他表示,近年来主动基金较难战胜指数,催生了ETF的大规模发展,但被动规模越大,市场短期错误定价的概率越高,反而使得主动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他指出,主动管理基金不应盲目追求规模,而应专注能力圈、深耕选股与策略输出。在投资者面对ETF选择众多难题的当下,专业机构有责任基于“积木组合”的理念,设计风险收益更优的配置组合。他直言:“被动是趋势,但主动是灵魂。”
科技行情的热度也成为圆桌讨论中的关注焦点。史平武分享了银河基金在科技板块的积累与布局。他指出,从宏观叙事来看,中国正处于“工程师红利”与“AI加速”的窗口期,科技成长企业大爆发的土壤正在形成。
就公司来看,银河基金一方面拥有深厚的研究团队,能够支撑复杂企业的价值发现与跟踪,另一方面在投资端具备识别优质标的的能力,并通过“科技IP”“科技星期四”等品牌化的投教栏目,提升投资者认知。史平武透露,公司目前不少于70%的主动权益资金聚焦于科技与数字中国方向,多只标的已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姚文强则以“盈亏平衡点上的突围”总结中型基金公司应对市场变革的思路。他坦言,改革之下中型机构面临较大生存压力,但恰恰在最困难的阶段,企业也可能爆发出强大生命力。他从降本增效、企业文化、投研体系与销售网络四个维度进行反思与重构,强调“回归本心”的专业精神。他表示,金鹰基金长期坚持“让优秀的人找到自己的赛道”,并通过基层投教、“走出去”的服务能力与产品创新来提升客户体验。
从组织到理念,改革带来的“内化挑战”
圆桌的最后,嘉宾们围绕“改革落地后的组织响应”进行了更为深层的探讨。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制度与产品端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机制的系统重构。
姚文强指出,公募高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改革之下要应对的不只是监管规则的变化,更包括组织内的能效提升。他分享了金鹰从出差标准反思企业支出,到企业文化焕新以吸引更多人才,再到投研融合、零售扩展、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优化。
他表示,在改革落地后,公司销售数据持续走高,“虽然高度在行业维度中看可能并不算高,但今年9月30日已创出公司的历史新高”,其背后正是组织效率提升与理念重塑的共同成果。
冀洪涛则就“基准约束与投资自主”的争议表达了鲜明观点。他强调,行业并非“不重视基准”,应避免因少数极端案例使基准约束极端化。
他呼吁行业在设置业绩基准时需更为慎重,强调基准应服务于投资者的真实风险偏好与产品契约,而非迎合短期风格偏好。他指出,托管行、销售渠道等专业机构亦需加强认知协同,共同提升投资者对产品风格与投资预期适配性的管理。
同时,冀洪涛也指出在保持基准约束前提下,应给予投研团队一定的资产配置弹性,更好地平衡基准有效性、投资收益性和绩效考核适当性之间的关系,推动行业健康投资生态的形成,有效提升投资者信心、投研团队责任心及投资互信关系,希望媒体与行业给予更多理解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