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负面舆论对百亚股份的影响还未完全消散。近日,百亚股份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百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33%,净利润同比下滑3.89%至5652.67万元。
对于第三季度净利润的下滑,百亚股份管理层对外表示,受舆情及平台策略调整的影响,电商渠道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均有所下滑。
关于所说的具体舆情,百亚股份管理层没有详细提及,业界猜测此次提及的舆情,是指今年“3·15”期间百亚股份旗下卫生巾品牌自由点被曝出部分残次品存在二次翻新销售的情况。
事情曝出后,百亚股份立即进行了公开说明:“公司对报道中所述违规业务并不知悉,且公司未曾参与此类违规业务。公司与涉事违规公司不存在交易往来,亦不存在关联关系、合作关系。经核查,公司在采购原材料环节已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地执行,内部控制运转有效,不存在采购不合格原材料的情形。”
但随着舆论不断发酵,自由点的销售依然受到影响,甚至对母公司百亚股份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已经有所显现。2025年上半年,百亚股份净利润增长幅度为4.64%,与2024年同期的36.41%的增幅相差较大。百亚股份方面在今年8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称:“第二季度因特殊情况影响,公司电商收入同比下降。”
百亚股份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一次性个人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2020年9月,百亚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目前,该公司旗下拥有卫生巾品牌“自由点”、婴儿纸尿裤品牌“好之”、成人失禁用品品牌“丹宁”,均定位中高端。其中,自由点品牌是百亚股份主要收入来源。根据财报,2025年上半年,百亚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7.64亿元,同比增长15.1%。自由点卫生巾品牌贡献收入16.87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公司整体收入的95.7%。
早期,百亚股份旗下自由点卫生巾业务主要布局西南地区。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百亚股份来自川渝、云贵陕及两湖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比达67.82%。近两年,百亚股份基于西南地区加紧拓展全国市场并增加营销投入,推动自由点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单从近两年的业绩来看,百亚股份发展颇为亮眼。2024年,百亚股份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51.77%、20.74%;2023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33%、27.21%。
面对当下情况,百亚股份也在积极想办法应对。百亚股份在三季度报告中提及“公司已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聚焦投入重点资源,积极调整策略打法,逐步改善电商渠道经营业绩”。
近一年以来,百亚股份不断加大营销投入推进品牌发展。今年10月,自由点宣布演员金靖担任品牌代言人。此外,根据财报,百亚股份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10.06亿元,同比增长15.7%,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35%,其中,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0.7%至3.64亿元。
在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看来,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对品牌的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消费者对负面信息的记忆留存度较长,品牌需要用更长时间和精力来消除影响。
就业绩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百亚股份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百亚股份在8月份曾对外披露称,“目前处于调优阶段,预计四季度将恢复至正常增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