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李梦扬)近日,第三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据了解,此次会议以“源头创新智药未来”为主题,汇聚顶尖院士专家、政策制定者、生物医药领域顶尖科学家及企业家等人士,聚焦我国医药工业前沿技术创新与全球医药合作,围绕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全球合作路径、AI赋能、跨界融合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本次大会由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主办,复星医药承办。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会上分享了复星在生物医药源头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思考。他表示,源头创新必须始终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展开,坚持以患者受益为第一原则,推动中国医药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同时,要以拥抱AI技术、整合系统性能力为支撑,通过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夯实全球运营能力,保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竞争力。
“源头创新是通向未来产业的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的最佳路径。复星希望与各位行业伙伴携手,共同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让更多中国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郭广昌强调。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丁健,在《中国创新药现状和挑战》报告中指出,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全球首发新药占比显著提升,国产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领域创新药企的海外授权交易持续活跃,充分展现出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首席专家宋瑞霖在《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路径与双向融合》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他表示,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在政策引领与制度改革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医药创新在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新药三个维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多款创新药成功迈向国际化。
面对当前发展新阶段,宋瑞霖提出,中国医药创新要坚持“双向融合”发展路径:对内,需建立以商业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支付体系,完善创新药目录和定价机制;对外,要积极把握国际化平台机遇,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产业链。唯有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政策,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才能夯实医药创新根基,助力医药强国目标实现。
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会长、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中国医药创新正经历从“中国新”走向“全球新”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已在国际舞台得到全面认可,在众多新兴疗法领域展现出强劲活力。
“面对当下全球竞争格局,中国本土创新药企必须在巩固现有研发优势的同时,突破原创靶点发现瓶颈,摒弃同质化内卷现象,聚焦差异化创新。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国创新药出海不应止步于对外授权交易,本土创新药企亟须搭建自主的全球商业化体系,主动把握全球市场机遇。”陈启宇说。
此外,他呼吁产业界积极拥抱AI技术革命,构建体系化AI能力,打造开放协同的AI创新生态。“复星医药在创新、国际化和AI领域已积极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希望与政府、企业及跨界伙伴携手,助力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让更多中国原创的创新成果惠及全球患者。”陈启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