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居住的性价比非常高,加上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创业阶段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在连续走访了佛山多家制造业企业和商圈之后,中南大学博士董家仁如是感慨。
11月7日至11月8日,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背景下,佛山市禅城区举行2025年“博士看禅城”暨企才项目对接活动,多位博士、博士后及应届博士毕业生齐聚佛山,走访佛山禅城代表性企业,同时参观祖庙、岭南天地等岭南文化地标,感受佛山历史底蕴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博士们首先走访了佛山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广东省科院佛山产研院等科研成果孵化平台。佛山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广东省首批建设的区域性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之一,提供“六免”及一站式创业服务,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信息三大领域进行孵化。
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则是广东省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建的首个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健康四大产业领域进行孵化,截至2024年,已帮助超过100家科技企业完成技术对接、项目落地,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
据禅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黄敏华介绍,禅城不仅建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布局了26家博士后科研载体,累计引进博士后超100人,形成了一套全链条的人才培育模式,相关成果已申请专利超500项、创造效益约25亿元。
佛山浓厚的务实氛围和敬业精神、高效的转化能力,为高层次人才长期深耕提供了良好环境,也让众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15年前我刚到佛山时,这里的博士大约只有300人。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接近8000了。”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殷红军说。
此外,博士们还走进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鹰牌实业有限公司和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代表性制造业企业,深入了解了佛山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与光电产业的技术突破。佛山佛塑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梁德毅向博士们详细阐述了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与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并发出诚挚合作邀约。
“这几家企业,特别是国星光电,业务方向与我的专业很对口,让我很感兴趣。”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博士霍武军对佛山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表示看好,现场就与企业进行了初步沟通,计划近期再找机会与企业深入对接。
“许多人可能仍视佛山为传统制造重镇,但佛山的通信技术领域,其实早已积累了比较深厚的家底。”佛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黄冠龙认为,佛山非常适合技术创新“生根发芽”,产业转化平台能够高效服务企业需求。
除了走进产业一线外,高层次人才还走进步入祖庙、岭南天地等文化地标,感受佛山作为千年古镇的文化内核与现代商业活力。
本次活动也有望实现科技企业与佛山的精准对接。深圳市指南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振峰在走访后表示,对把分公司落地佛山“有一定的信心”。他的信心源于实地感受到的政府支持力度,“不管是办公场地、资金还是人才引进方面的资源和力度都非常大,能促成政企‘双赢’。”
近年来,佛山通过政策“硬支持”与企业、文化“软联动”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提升人才吸纳能力。截至今年10月,佛山全市人才总量超248万人,领军人才超500人,博士超7600人,技能人才超149.6万人。去年,佛山获评“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佳引才城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向心力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