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联合绿色金融60人论坛共同策划推出1.5°C Talk气候变化高端访谈系列,命名来源《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旨在汇聚全球前沿洞见,推动气候友好投资理念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与高质量发展。
“我们生活的世界,既有看得见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也有看不见的创造生命、维系地球运转的力量。”近日,在“中外气候慈善十年行动国际对话” 1.5℃ Talk演讲上,曹宝记(TPC)集团主席曹慰德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的观察。
01 双重危机,道德迷失
在曹慰德看来,气候变化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道德困境。
“为什么会有污染、有过度消耗?因为我们搞发展、搞创造的时候,没把伦理道德当回事,只盯着眼前利益。”
他提出人类正面临两大危机:一是看得见的气候变化,二是看不见的道德迷失。解决之道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目标——从追求GDP增长转向关注“国民幸福总值”。
“毕竟咱们所有人想要的,不就是健康、快乐吗?这就是‘福祉’,整个社会系统的核心,就该是让大家都活在这份福祉里。”
02体系重建,实践福祉
曹慰德呼吁建立新的市场经济模式,让资本市场、金融规则和数据体系都向“福祉”靠拢。这需要三大方法论支撑:洞察联动关系的“系统观”、指引步骤的“变革理论”,以及让每个人参与的“历程理论”。
03 向内觉醒,境界提升
曹慰德创办音昱OCTAVE的经历,让他真正理解了“提升境界解决一切”的东方智慧。
“要是境界太低,只盯着眼前的小问题,那问题永远解决不完;可一旦境界上去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很多难题自然就有了方向。”
04 共创价值,职责所系
曹慰德引用中国文化“道虽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来阐明人类与天地的关系:我们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旁观者,而是与万物共同参与生命创造的伙伴。
曹慰德指出:“只看商业利润的经济,本质上就是利益交换,不是真价值;真价值,得看我们为生命、为他人、为地球带来了多少好处。”
06 遗产之问,价值重构
在演讲结尾,曹慰德说:“咱们这辈子,想留下点什么遗产?”
他明确区分了工具与本质:“钱只是交易的工具,是资源交换的媒介,不是遗产的本质。”
曹慰德坚信,唯有将“为社会、为地球创造价值”作为目标,才能迎来更美丽的未来。
在曹慰德的愿景中,未来的经济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礼赞。当西方科学精神与东方智慧真正交融,当经济发展围绕“福祉”转动,人类才能在解决气候危机的同时,完成自身的道德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