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让场景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这场吹风会详细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近日对外发布,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
什么是场景?如何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国新办10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场景:关键的创新资源
何为场景?“场景是源于影视领域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了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等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
李春临介绍,在场景中进行的是系统性的验证,既有技术产品、配套基础设施的“硬验证”,也有商业模式、制度改革的“软验证”,因此也可以说是体系化的“社会性中试”。当前,场景已经成为关键的创新资源,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制约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李春临表示,制定出台意见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聚焦意见实施,李春临以六个关键词概括需要把握好的重要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坚持改革推动、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安全有序、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融合发展,更好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和转化应用。
多方合力推进场景培育和开放
发挥场景的桥梁作用,各地各部门在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以来共支持全国46个城市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63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等领域推广百余个典型应用案例。
合肥骆岗公园,覆盖12.7平方公里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场景,打造无人机表演、无人车快递配送、无人零售等多种服务,百姓在休闲之余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新体验。
“我们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介绍,通过实施量子信息“千家场景”行动,今年底安徽将落地近300个应用场景,2027年将落地1000个应用场景。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在先进制造、海洋经济、低空经济等20个重点领域实施全流程场景创新。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表示,通过供需对接活动,广东持续征集和发布应用场景供需清单20批次,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消费等重点产业,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技术。
央企是场景供给的“富矿”。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桂刚表示,中央企业190个中试验证平台面向社会累计提供超过400项中试服务,并与各类所有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生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产业焕新、设备更新等重点领域投资力度。
让场景培育和开放进一步走深走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场景培育和开放,尚需久久为功。
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离不开前沿技术驱动。科技部七司负责人陈宏生告诉记者,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重大前沿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支撑”两个方面着力,推动更多“实验室前沿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姚珺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重点领域,推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北斗+”等应用场景的培育,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如何进一步强化央企在场景培育和开放中的作用?桂刚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强化高价值场景供给,拓宽场景开放广度深度,并欢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经营主体融入场景建设。
意见提出“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落实相关部署,李春临认为,需要通过典型场景开放,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开放一些法律法规尚未有明确规定的场景资源。同时以场景培育和开放为抓手,探索数据、空天、深海、频谱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途径,把场景打造成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集合场,并强化技术、数据、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
推动意见落地见效,统筹协调是关键。李春临表示,将以加强协同、突出重点、完善机制为方向,提出更明确、可执行的工作要求,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常态化场景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