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的顺畅运转,高度依赖稳定可靠的航运物流体系。数据表明,全球约90%的贸易通过海运完成。进博会上琳琅满目的全球商品背后涉及跨区域、多环节的供应链精密协作。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本届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吸引了港、航、铁、空等各类运力资源的100余家优质展商,集中展示了他们在智慧物流、绿色低碳与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方面的最新成果。
全链条护航进博
保障全球展品高效抵沪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下称中远海运)作为进博会的深度参与者,今年其展台以“Sailing Together”(同舟共济,驶向可持续未来)为主题,凸显了在逆全球化挑战下的全球化坚守与合作精神,展示集团积极构建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网络、为全球贸易提供稳链支撑,以及在航运数字化、绿色低碳和ESG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实践。
据介绍,从首届进博会至今,中远海运货运已连续8年坚守“护航者”角色,依托集运全球供应链网络与海运优势,累计保障数千件国际展品顺利参展。今年食品、保健品等快速消费品类展品需求显著增长,源自秘鲁的陶制品、羊驼毛制品等特色手工艺品首次跨洋而来。
为确保展品准时安全“赴约”,中远海运货运进博服务组为展品提供了“全周期守护”。从前期参与招展宣贯、协助遴选展品,到定制跨国运输方案,再到航程中实时协调细节,直至展品抵港后负责拆箱布展,“端到端”服务让跨洋运输全程无忧。
同时,依托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算法优化航线规划,实现“降本提速”。通过建立油耗监控模型,结合船舶抵港时间预测、港口泊位窗口分析,动态调整航行线路与航速,缩短展品运输周期,为跨洲际展品运输提供高效保障。
此外,中远海运还为首次参展的境外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展品高效、安全抵沪,为进博会注入多元活力。在运价与舱位方面,依托全球海运资源优势,中远海运给予中小企业客户扶持,保障展品运输成本可控与舱位稳定。
作为进博会8年来物流运输的重要保障力量,展品的跨区域运输均由中远海运通过集装箱物流服务完成。从展品出仓、运输到场馆卸货,全流程依托集装箱的标准化、安全化优势,确保各类展品准时、完好抵达。这既体现了中远海运强大的物流运输实力,也让集装箱成为贯穿进博会的核心载体,全方位展现中远海运在全球物流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品牌价值。
深化国际航运合作
共建全球贸易网络
进博会不仅是商品展示的平台,更是深化国际航运合作、共建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桥梁。今年中远海运组织了包括比雷埃夫斯港务局、阿布扎比码头、西班牙码头、泽布吕赫码头等在内的近20家境外控股参股企业联合参展,其中多家是连续8年全程参与的“全勤生”。这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港口码头,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已发展成为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共同构成了中远海运服务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与坚实基础。
本届进博会也迎来了一批新伙伴的加入。此次是中远海运首次由北美公司牵头参与联合参展,重点推介公司在北美构建的集海运、陆运、铁路及仓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相关参展人员表示,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公司积极借助进博会这一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全面展示在北美市场的业务布局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中外合作,传递稳定、高效、绿色的全球物流解决方案。
同时,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在开港一周年之际,首次亮相进博会。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秘经贸合作的关键节点,秘鲁钱凯港开通“钱凯—上海”直航航线,将传统运输时间缩短了10天以上,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与南美西岸的贸易效率。据悉,钱凯港正加快打造南美西部枢纽港、南太平洋沿岸物流中心,助力区域经济融入全球供应链,深化中拉经贸合作与共同发展。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重塑全球航运业格局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航运业的格局。在中远海运展台,观众可亲身体验“智慧码头模拟器”,通过模拟操作感受集装箱自动化装卸流程。这套整合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的系统,已实际应用于秘鲁钱凯港、阿布扎比码头等中远海运运营的海外港口。智慧码头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岸桥远程控制、无人集卡自动运输与堆场智能调度,能够进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显著提升装卸效率与准确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作业安全。
绿色低碳转型是航运业发展的另一核心方向。在中远海运展台,我国首艘16000TEU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船模引人注目。该船型采用清洁能源,展现了集团在推动航运脱碳方面的实践。此外,展台设计也深度融合环保理念,采用可回收的集装箱模块化结构,将绿色理念从业务延伸至参展本身。
航运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支持。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航贸金融支持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背景下,航贸金融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推动电子提单、智能合约等创新应用落地,航贸金融服务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看向航运金融创新方面,在期货衍生品市场,上海期货交易所2023年8月上市了我国首个航运类期货,迈出了期货市场与航运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一步。上市两年多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运用场景不断拓展,涌现出一批使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货运代理和外贸企业,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正以其独特的功能,为航运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