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发布的 《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在世界开放小幅收紧的同时,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升至0.7634,35年间提升近三成,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抓住中国高水平开放机遇
作为今年进博会主宾国之一,瑞典在其国家馆里展出了一台“大家伙”。有着“公路之王”称号的重型卡车和巴士制造商斯堪尼亚带来了最新款高端重卡车型,搭载斯堪尼亚Super 13升发动机等先进技术,最大允许牵引质量达到33670公斤,同时能够节省高达10%的燃油消耗。
这辆高端重型卡车的诞生也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全球要素进入中国市场的生动案例。据介绍,斯堪尼亚是中国于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后,首批在华独资建厂的国外汽车制造企业之一,这台“大家伙”就诞生于斯堪尼亚上个月开业的如皋生产基地。
“以前我们需要根据中国销售团队的判断,提前在国外下单生产,再运到国内,流程很长。现在在中国建厂以后,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向,生产和交付的速度也快多了。”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信息传播部总监Amanda Liu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
消费品领域也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东风。“瑞士与中国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我们支付的关税接近于零,这对我们有显著帮助,而美国目前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39%的关税对我们来说太高了。”瑞士空气净化品牌IQAir全球首席执行官海姆斯(Frank Hammes)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据介绍,IQAir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了珐琅臻彩系列空气净化器,将中国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与瑞士科技相结合。已经是第六次来到进博会的海姆斯说,中国市场占其全球市场营收的20%-25%。他发现,中国消费者目前对价格战的热情开始减退,更注重产品的高质量和耐用性,消费者对家居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投资也有所上升,这让他看到了空气净化行业的新机会。
更多企业不断抓住中国市场的开放性,积极拓展商机。法国智奥会展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佩弗(Romain Peiffert)就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顺着“体育+文旅”的东风,他们几天前刚和马迭尔文旅及旗下会展博览公司签约,为明年举办的哈尔滨马拉松赛事提供支持。他认为,未来中国会展行业将日趋专业化和市场化,“转型意味着机会,我已经看到了很多机会。”
外资看中国市场:从中国消费到中国“智造”
在进博会现场上,不少外资企业对记者表示,中国不仅是其关键的消费市场,中国的先进设计与前沿创新正在赋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持续增长。
海姆斯对记者表示,他认为中国在化学技术领域十分强大,这一技术优势也体现在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催化剂上。“我们正与众多中国供应商接洽,探讨能否整合不同技术,打造高效解决方案。这套方案不仅适用于中国,更可能推广至全球市场。”他称。
拥有蔻驰(COACH)等品牌的美国时尚集团泰佩思琦(Tapestry)首席增长官兼国际业务总裁赛思(Sandeep Seth)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泰佩思琦在广东东莞设有一座全球设计中心,将时尚设计和数字消费上的“中国想法”融入其全球产品设计中。
“很多人工智能创新正在这里发生。”他还表示,泰佩思琦正在与中国公司合作,学习如何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媒体解决方案,“然后我们带着它去挑战我们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合作伙伴,讨论我们如何重新(在不同市场)使用它。”赛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