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02:07:00 股吧网页版
“敢”的底气——探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打造生命科学新高地的时代脉动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赵学毅张敏许林艳

  位于北京市北五环、北六环之间,东西贯穿海淀区、昌平区的北清路,昔日两侧尽是村庄田埂,如今已蜕变为北京科创走廊的重要轴线,成为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载体。在这条“创新动脉”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关键一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级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创新基地。

  这里是科研人员创新研发的“理想乐园”,更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面向全球竞争的“战略高地”。数百家医药企业在此汇聚,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有龙头企业引领技术标准,有创新型中小企业填补市场空白,加上阳光雨露般的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的资本,共同形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生物医药雨林”。

  “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这正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吸引力的真实写照。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园区,近距离感受这片热土的创新脉动。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进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这里被称为探索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的殿堂。

  “这里的布局并非简单地排列,而是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验证、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创新链。”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医药健康处副处长古海锋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这条创新链,在园区的空间布局上得到了直观体现。记者看到,除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外,该园区内还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等顶尖研究机构,以及大型综合性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后者不仅提供医疗服务,也是临床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地。

  除了顶尖的研究机构和临床平台外,医药创新更需要企业将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成果。记者了解到,百济神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诚健华”)、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00余家创新药企汇聚于此。这些企业作为国内医药创新的主体,将基础研究的发现,转化为具有潜力的新药候选物,承担着新药“从实验室到病房”的关键一环。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该园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命科学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从早期政策驱动向产业主体自我驱动的发展转变。

  这里的创新成果累累:诞生了中国首款“十亿美元分子”新药泽布替尼和“国内十亿元分子”新药奥布替尼;大片段DNA(脱氧核糖核酸)精准定点插入的基因编辑新工具入选英国自然杂志“2024年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在国际首次实现非人灵长类对二维运动目标的脑控拦截;国际首创的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加速转化。在未来先进治疗药品领域,该园区拥有40余家细胞与基因治疗重点企业、180余条在研管线,10余个项目即将申报临床。

  当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蓬勃发展。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所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位列榜首。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深厚的产业根基、天然具备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背靠北京顶尖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研动能和人才储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功构建了一个活跃的产业生态圈。”安永华北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钟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科学家创业的“理想乐园”

  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实验室的“冷板凳”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引擎”,一批科学家在深耕原创技术的同时,也成为企业创始人。

  生物化学家王晓东为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神经生物学家罗敏敏为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创建了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古海锋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由科学家创办的企业已达112家。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创业的现象尤为明显。”钟丽对记者说,一方面,科学家在科研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把握科研方向和技术难点。另一方面,科学家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新药开发领域的“双十定律”,即十年的研发周期以及至少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才能完成一款新药研发上市,这意味着资本要长期投入。

  对科学家创业的早期扶持与全程护航,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独特吸引力之一。

  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与转化医学专家、企业家崔霁松于2015年创立了诺诚健华。“我们公司创办伊始,资金较为紧张,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给我们提供了办公及研发实验场地,为新药研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诺诚健华质量管理副总裁姜洋回忆说,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也本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一直全力服务科学家创新创业,从临床研究到获批上市,从产业化到产品“出海”,给予了企业全链条的支持。

  如今,诺诚健华已经实现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10多款创新药进入临床,成为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两地上市的公司。

  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是吸引科学家来此创业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形成了基础研究、科学发现、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临床研究、中试生产、生产制造、商业流通、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聚集的生态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链较长,单一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难以覆盖所有环节。”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向记者介绍,“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科学家只需带着技术和想法过来,在园区内一公里的范围内,就能迅速找到合作伙伴和配套资源,极大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时间成本。”

  自2010年就来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的贝瑞基因,推出了自主研发的NIPT(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迄今仍是市场最主流的产品之一。

  生物医药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持。在政府基金引导层面,北京市2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已在昌平注册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运营方昌发展集团(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的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总经理王颖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22年以来,昌平区明确了发展“科创金融”的功能定位,为推进“科创金融示范区”建设,建立了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引入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康桥资本等优质投资机构,打造了“多层次、全周期”的基金产品矩阵。“以昌发展集团为主平台,我们建设了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目前已与君联资本、道远资本等50余只市场化投资基金合作,投资医药健康项目468个,赋能企业开展‘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平台建设驱动创新加速

  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众多,园区之间的竞争日渐加剧。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占领未来生物技术的制高点,是国内头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2024年发布的《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聚焦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建好用好研究型医院等平台,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推动国际医疗器械城等产业园建设,构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这一政策性文件也明确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定位。

  “海外发达国家在抗体药物治疗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而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赛道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中国医药创新研发在这些赛道处于并跑甚至领跑态势。”古海锋介绍。

  要在新赛道上保持领先,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平台建设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加速产业发展与实现行业引领的关键支撑。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集聚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平台、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平台等第三方服务平台55家,构成了强大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该园区的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建有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质谱检测技术应用平台、医用材料生物制造科创平台等三大核心平台。《证券日报》记者在这里看到,实验平台内多台设备的机械臂正在有序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的自动化设备,能够服务于生物医药、精细化学品等重点产业领域。通过编程,自动化设备的机械臂可自主完成样本抓取、移液、检测等一系列操作,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工进行实验操作。

  这种平台共享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效益。多美康(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栋向记者介绍,在传统模式下,想要在合成生物学领域进行前沿探索,企业需自建高通量筛选平台、购置顶级设备,成本较高。而在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这些千万元级的设备与技术平台开放共享,企业仅需支付较低服务费即可获得过去需庞大团队才能完成的数据,节省前期设备投入超过50%,使资金更精准投向核心研发。

  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聚集合成生物制造企业120余家,覆盖生物基材料、胶原蛋白、生物育种、气体发酵等关键领域。

  同样,在更具颠覆性的脑科学领域,平台建设也发挥着核心作用。脑机接口技术是脑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是典型的多学科集成系统,涉及电极、芯片、数据、算法、分析软件、生物相容性材料等各种技术,产品链路长,系统研发难度大。

  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脑机接口系统“北脑一号”已进入临床。瘫痪患者植入智能脑机系统后,便可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机械手臂。曾经电影里才有的科幻场景照进了现实。

  这背后,是研究平台的有力支撑。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这里共有全职科研人员近千人,其中已经引进全职科学家37名(其中非华裔外籍科学家7名),已建立光学影像中心、计算与数据科学中心、微纳技术中心、基因组学中心等11个技术辅助中心。

  “光学影像中心的成像设备能够满足透明化全脑图谱的构建、活体成像、高通量生物学筛选等实验需求;同时,还可以协助设计合理有效的成像方案,为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和技术支持。”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计算与数据科学中心能够为脑机接口、脑认知原理解析、脑图谱等研究领域提供数据处理、分析、解读、共享等辅助保障工作。

  面向未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持续引领中国生物医药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古海锋表示,还有许多原创成果正在孕育发展,未来,这个生命科学新高地将继续以全球视野书写创新故事,“我们坚信,这里能跑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加速度’,让更多‘中国发现’惠及世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