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岛城千帆竞,奋楫扬帆产业兴。在这片黄海之滨的沃土上,青岛创业公司群体正以创新为帆、实干为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蓝海中劈波斩浪。它们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从概念变成了生机勃勃的赛道,探索了一条以场景应用驱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近日,上证报调研团队调研多家在青岛发展的科创企业,实探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的“青岛样本”。
文达通股份:扎根场景,锚定机器人未来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座实验室内,一台搭载着仿生三维立体视觉的清洁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路径缓缓移动。它不仅能精准识别地面上的污渍,还能在遇到行人时主动避让。
这些机器人正是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达通股份”)扎根应用场景、布局未来的“触手”。
“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尚处于发展早期。”文达通股份首席数据官王斌称,随着技术拐点的到来,机器人的交互友好度与功能实用性将不断跃升。机器人本体将成为“电脑终端”,具身智能是它的“操作系统”;真正引爆市场的,将是基于场景认知的“杀手级应用”——智能体。文达通股份正通过功能型机器人深入实际场景,布局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智能体,为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前布局。
据介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文达通股份深耕仿生三维立体视觉技术,聚焦视觉空间感知能力,实现了智能感知决策闭环,成功研发出多目视觉模组、机器人训推用一体平台等核心产品。目前,公司逐步构建起包括清洁机器人、巡逻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在内的功能型机器人产品矩阵。
“机器人本体公司侧重于运动控制,文达通股份则致力于优化机器人在场景中的工作效能。”王斌将这种合作形容为“战略协同”。目前,公司已为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感知算法与场景化解决方案,赋予机器人导航、决策、场景适配等能力。
“哪里有场景,哪里就是机器人的用武之地。”王斌称,工业之外,社区将是机器人落地的沃土,蕴藏着不小的市场潜力,社区中的“一老一小”会是机器人未来的重要服务对象。
在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指导下,西海岸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实训场的筹备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筹建方,文达通股份的核心任务是汇聚高校的创新智慧,对接市场的真实需求,促成技术与场景的‘双向奔赴’。”王斌说,这里不仅是技术验证基地,更被设计为连接供需的“产业会客厅”。
“文达通股份将坚持技术自研与集成创新双轮驱动,加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进程,以‘产品+服务’夯实基础,以‘场景+规模’开辟未来。”王斌介绍。
罗博飞:专注细分赛道,水下机器人遨游深海
在青岛,一台台水下机器人正悄然潜入“深蓝”,将高清影像、水质数据等实时传回岸上平台。
这些“水下眼睛”背后,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罗博飞”)。罗博飞主要从事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像机、传感器等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智慧海洋物联网系统的搭建。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马秀芬告诉记者,海洋产业没有捷径可走,在细分领域心无旁骛地做深做透,打造自主产业链,方能构筑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公司‘向下扎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公司‘向上生长’,构建安全、可控的自主产业链。”马秀芬说。
据介绍,凭借高强度的持续研发投入,罗博飞攻克了长期制约海洋智能装备发展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与数据传输等核心瓶颈,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在水下机器人板块,公司专注于水电、核电、管道及河道等检测领域,其自主研发的全姿态水下机器人、浑浊水摄像机、五自由度机械臂等产品已进入了国际市场。
对于海洋生态修复、深远海渔业等细分赛道的坚守,更是罗博飞长期发展的秘诀。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昌邑三峡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试验、烟台长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莱州明波蓝钻一号大型管桩养殖围栏……在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的背后,都有罗博飞的身影。
“作为万亿级蓝海市场,智慧海洋行业未来将与信息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深度融合。全球海洋经济正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摄像机等高端装备和物联网监测系统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为罗博飞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马秀芬说,罗博飞将继续坚持海洋高端装备自主研发的定位,进行核心技术攻坚,拓展产品矩阵,着力打造海洋智能装备领军企业。
泽普医疗:深耕康养产业,迈向“长而强”的未来
走进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泽普医疗”)展厅,一台AI康复机器人正在智能跑台上平稳运动。机械腿精准模拟人体步态,高清屏幕上实时刷新步频、步幅、足底压力等10余项核心数据,治疗师通过AI算法生成的个性化方案一键调整训练参数——这一幕,正是泽普医疗以技术创新撬动康养产业升级的缩影。
“要做‘长而强’的企业。”这是泽普医疗创始人吴少军始终坚守的初心。创业之初,他便锚定“康复产业化”目标。泽普医疗将研发重点指向核心设备。2012年公司首台主被动康复机成功问世,性能比肩海外顶尖产品,一举打破进口垄断格局。
AI浪潮席卷而来,泽普医疗开启二次跨越。“公司率先将AI多模态大模型与康复机器人深度耦合,让设备从‘能运动’升级为‘会思考’。”泽普医疗总经理吴昶霖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AI康复机器人搭载了医疗专用大模型,可通过视觉捕捉、肌电信号分析等多模态技术,实时评估患者肌力、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自动生成并动态优化康复路径。
目前,泽普医疗共有200多种产品,其中AI下肢训练与评估系统可实现0—10级阻力精准调节与步态异常智能预警,AI上肢康复机器人支持肩肘腕多关节协同训练,整体能满足新建三甲医院康复科60%至70%的配置需求。
吴昶霖称,依托AI技术,泽普医疗构建起“医院—社区—家庭”全场景服务网络:医院端提供高精度AI评估与集中训练,社区端部署轻量化AI康复设备,家庭端通过便携AI康复仪与远程数据平台,实现“医院方案+居家训练+AI监控”的闭环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康复指导。
海外市场捷报频传。吴昶霖介绍,泽普医疗的AI康复机器人已敲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大门,与巴西、土耳其、新加坡等国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
面向未来,泽普医疗锚定AI深度创新。吴昶霖称,公司将每年拿出10%至20%销售收入用于技术攻关,推动脑机接口与康复机器人的融合应用,让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运动;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康复场景,实现“现实训练+虚拟模拟”的沉浸式康复;同时聚焦便携化、低成本家用AI康复设备,进一步完善“家庭训练+医院指导”的协同模式,让AI康复技术惠及更多人群。
从打破进口垄断到AI技术引领,从深耕国内到逐浪全球,泽普医疗以AI为翼,在康养赛道领跑。泽普医疗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康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缩影。这家来自山东的企业,正迈向“长而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