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场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增强指数型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凭借“指数底+主动增”的双重优势脱颖而出。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市场51只增强指数型ETF(以下简称“指增ETF”)悉数实现年内正收益,平均净值增长率达30.21%。
指增ETF的核心逻辑在于“被动跟踪+主动增强”。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这类产品可通过多因子模型、人工智能选股等量化手段,在紧密跟踪标的指数的同时捕捉市场机会。
指增ETF的良好业绩表现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中小盘指数产品成为主角。截至11月10日,51只指增ETF中,跟踪中证1000、中证500、科创50、中证2000、创业板指、科创创业50等中小盘指数的产品表现亮眼。其中,广发中证科创创业50增强策略ETF以64.79%的年内净值增长率领跑指增ETF,其跟踪的科创创业50指数年内涨幅达60.74%,量化策略进一步放大了收益弹性。
指增ETF年内良好表现与底层指数的走势高度呼应。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科创创业50、科创100、创业板指年内涨幅分别达60.74%、48.59%、48.43%,而这些指数成分股中,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等新兴产业权重较高,契合今年科技成长风格的主线。
今年指数增强ETF的优异表现,离不开市场环境与产品特性的精准匹配。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指增ETF一方面能紧密跟踪基准指数,把握贝塔收益(被动投资收益)表现,另一方面能通过量化模型等方式争取实现一定的超额收益。同时,由于其本质还是主动管理,所以还具备主动风险管理的特征,通常在指数出现较大波动时还往往能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下行风险。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指增ETF发展空间值得期待。崔悦表示,随着市场有效性不断提升和指数投资理念的日益深化,投资者在通过指数化投资获取贝塔收益的同时,往往也期望在控制跟踪误差的情况下获得适度的收益增强,这一需求恰好与指增ETF的设计逻辑相契合。同时,在强调业绩基准规范化的背景下,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操作可能会更趋基准化,业绩表现可能也会因此更贴近基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指增产品的相对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