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5方面22类重点领域,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及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转型升级方向;并提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强化场景开放协同共享。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这一政策为民营企业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
场景是源于影视领域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引入到了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等领域,可以理解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新性应用的具体情境。场景是技术落地与创新转化的关键纽带,连接实验室研发与市场需求,推动新质生产力成长。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部分技术因应用场景受限难以落地,创新难以规模化。场景开放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加速技术商业化、验证新产品、推动新领域发展。
对民营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久旱逢甘霖。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某些领域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的困扰,虽有创新热情却难觅用武之地。如今,政策明确要求国有企业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这实质上打破了准入限制,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合肥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的成功,到全国范围内70多个无人航空器垂直起降点的布局,我们看到的是民营企业获得的新舞台、新机遇、新未来。
场景经济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与共生性。它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而是共创共赢的平台。在数字经济场景中,算法与数据碰撞出智慧火花;在人工智能场景里,机器学习与人类智慧相得益彰;在全空间无人体系场景内,技术创新与城市治理完美融合。这些场景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连接、彼此赋能的生态系统。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琛伟所言,这将促进技术跨界融合与资源跨界共享,大幅拓展和提升场景的功能、体验和价值。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场景的大规模开放需要配套的制度创新、监管创新和服务创新。如何建立适应新业态的监管体系?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何实现资源的公平高效配置?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场景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将纸面的规划转化为地面的实践,将开放的场景转化为发展的动能,才能真正释放政策的红利。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场景的开放激发的正是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激情与创业热忱。当创新的种子找到适合的土壤,当智慧的火焰遇到充足的空间,必将催生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这不仅将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更将重塑我国的经济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