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1月10日讯(记者郭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基金”)日前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拟转让硅数股份股份。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显示硅数股份股权转让信息
据公告信息显示,大基金拟转让其持有的硅数股份全部股份,约5150.771万股股份,占后者总股本的14.31%,转让底价为8.44亿元。
据此粗略计算,硅数股份总估值至少为59亿元。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股份转让只是老股转让,硅数股份并没有新的战略性融资。
另外,此次大基金转让硅数股份股权,在价格方面较前次估值有所折让。
据了解,硅数股份最新一次公开的融资发生于2022年2月,彼时该公司引入汇嘉基金、中源合成等股东,公司估值约达65亿。
硅数股份是一家提供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的科技企业,业务涵盖显示主控芯片、高速智能互联芯片为主要产品的集成电路芯片研发与销售业务,以及IP授权及芯片设计服务业务。该公司已开发的产品覆盖DP、eDP、USB、HDMI、MIPI等高速信号传输协议,能够实现个人电脑、显示器、VR/AR、汽车电子、视频会议系统等终端场景的高清显示和高速智能互联全覆盖解决方案。
硅数股份曾于2023年5月31日申报科创板IPO获受理,2024年1月完成首轮问询回复,2024年8月宣布终止IPO。
虽未能守候硅数股份上市,但大基金对硅数股份的持股时间已经接近10年,是帮助硅数股份回国时的最早一批投资机构。
据了解,硅数股份前身于2002年3月在美国硅谷创立。在2016年,山海资本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匠芯知本(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出资5亿美元对硅数股份的海外公司资产进行了收购。
据硅数股份在2023年5月提交的招股书,持股比例第一的股东为上海鑫锚,占比为17.74%。股权穿透后可以看到,上海鑫锚背后有芯鑫租赁参股49.5%、紫光集团参股49%。大基金是硅数股份二股东,发行前持股占比为14.31%。
“这次股转符合大基金投资周期,一般大基金一期计划投资年限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有半导体产业界人士如是称。
硅数股份因此前参与收购的出资方较多,并且近年持续融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并无实际控制人。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旭东。
2020-2022年,硅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55亿元、8.4亿元、8.95亿元;对应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566.57万元、7984.7万元、1.13亿元。
据此次股权转让公告信息,2024年硅数股份年营收额为7.08亿元,年亏损1.27亿元;2025年1月至8月的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期内营收为4.18亿元,利润总额为-6274.94万元。
成立于2014年的大基金一期,按其原定的投资计划,2024年正处在回收期的最后一年,密集退出已投项目属于符合基金回收阶段的正常行为。大基金一期今年开始更加频繁地对上市公司股权进行减持。
在今年年初,大基金一期开启对包括中芯国际、泰凌微、德邦科技、安路科技等在内的科创板公司的减持;进入到下半年,大基金一期则对盛科通信、赛微电子、北方华创、通富微电、华大九天等公司进行减持。
从A股公司三季报前十大股东的数据维度来看,截至11月10日,大基金一期对A股公司持股数量,已经从今年1月的28家降至24家。
目前大基金二期也已进入回收期。截至11月10日,大基金二期对12家A股公司持有股份。
据统计,从最新持仓动向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大基金”身影。分别为北方华创、沪硅产业、拓荆科技、盛科通信、中微公司、芯原股份、华大九天、通富微电、佰维存储、江波龙、思特威、燕东微、长电科技、士兰微、景嘉微、长川科技、华润微、赛微电子、中电港、华天科技、德邦科技、国科微、泰凌微、安路科技、北斗星通、雅克科技、国芯科技、慧智微、中船特气和芯朋微。
另外随着大基金一期、二期的退出,新成立的大基金三期的投资动向日渐清晰。
今年年初,大基金三期分别成立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芯鼎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国投集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三支基金。
今年10月,国投集新向南通晶体认缴出资1亿元,持股25%。南通晶体因此成为国投集新今年公开完成的首个被投项目。在今年9月,国投集新还曾出现在拓荆键科融资计划当中,彼时计划以不超过4.5亿元认缴拓荆键科新增注册资本192.15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