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火锅大佬,跨界卖白酒。
11月9日, 在新宋河发布会上,锅圈董事长杨明超提出经营新逻辑:让消费者爱喝、终端挣钱、宋河专注酿好酒。
他已花16个月,投入1.8亿元,改造这个破产重组的白酒品牌,期间,杨砍掉了438个条码,推出4大核心系列24款新品。
从餐饮到酒业,杨明超想用快消的模式,塑造一个“喝的锅圈”。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21CBR》记者表示,在80元以下大众价位带,快消能把渗透率,从现在5%提到15%-20%;若另起高端线,则必须加投品牌资产。
重振宋河
宋河酒来自河南鹿邑,这里也是杨明超的家乡。
杨坦言过,接手宋河酒,因为这是家乡特产,河南白酒体量600多亿,本地品牌不足百亿,相信潜力很大,也符合锅圈“从吃到喝”的布局。
杨明超在9日现场提到,砍掉400多款老产品后,宋河销售额没有下降,出厂价由24元提到80元,毛利率由41%升至65%,未来有望提升到70%—75%。
目前,宋河已经形成全新产品矩阵,还将推出9.9元/500ML的白酒新品。
杨明超想通过适配的场景,来破局市场。比如,宋河·红聚焦大众宴席市场,宋河·青是高端商务酒,宋河·紫则是高端文化酒。
在渠道层面,则探索“酒仓+4”的新模式,让酒仓成为区域化的品牌中心、商务交流中心,链接起宴席、终端、消费者。目前,已有近200家宋河数智酒仓开业。
杨明超还有更多玩法。
宋河酒仓样板店将于近期在郑州开业,30平方米的酒仓,集白酒、精酿、冰淇淋、早餐烘焙等九大场景于一体,客单构成为“30%即饮+70%外带”。
在杨明超的规划里,要“从酒到饮”,从宋河酒业到宋河酒饮,再到酒饮到家,最终打造酒饮产业平台。
他在现场透露,年底落地首家“宋河酒饮到家”门店,尝试从白酒向酒饮转型。
社区央厨
杨明超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他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做过啤酒广场,也开过火锅连锁“小板凳”。
2017年,他在郑州开出首家锅圈食汇,最初定位为火锅烧烤食材超市,解决“在家吃饭”的问题。
“在家吃饭”是个相当庞大的赛道,做冻品、预制菜的上游企业,做零售的线下商超,都是其中的参与者。
杨明超要做“一体化”玩家,同步布局自有品牌和自有渠道,2023年门店数已过万家。
次年,他将遍布全国的门店,升级为“分布式的中央厨房”,为社区居民提供餐食解决方案。
一个明显变化是,产品不再局限于火锅、烧烤,还有早餐所需的面点、粥品,午餐、晚餐适用的半成品菜肴,以及夜宵的精酿啤酒、卤味等。
《21CBR》记者查询发现,近期其还推出“一酱成菜”系列调味料,包括大烩菜、家常小炒酱等,售价在3-8元间。
“这一升级帮助锅圈在火锅赛道天花板见顶后,找到第二增长曲线。”柏文喜告诉《21CBR》记者,需警惕SKU过多带来规模越大、损耗越高,边际效益的递减。
8月,锅圈完成对智能烹饪设备企业熊喵大师的数千万级战略投资,引入炒菜机器人。
依托于智能炒菜机的“锅圈小炒”,3-5分钟即可完成一项菜品,首店将于明年1月试营业。
杨明超设想一种新的“社区央厨”模式,无堂食、无厨房、无厨师、无服务员、无临街铺,将传统餐饮中的高成本环节让利给消费者。
依托自家的供应链能力,杨明超针对乡镇市场的小商超、餐饮小B端客户,推出批量采购解决方案。
1-6月,其B端渠道收入达5.6亿,增速飙升125.1%。
万店规模
有业内人士把锅圈,称作是火锅界的“蜜雪冰城”。
两者的相似点不少,创始人都来自河南,有庞大的供应链和较低的单价,以及万店规模的加盟版图。
截至9月30日,锅圈的门店总数达10761家,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三季度净新增门店361家。
这带动了三季度入账最多20.5亿元,同比增长25.8%;经营利润最高至7500万元,增速超六成。
3月,杨明超放话,“下一个5年,锅圈的门店总量要达到2万家”,即在现有基础上,再开一万家店。
其透露,下半年会加快开店速度,并在四个不同场景同步拓展,包括农贸场景的肴肴领鲜、社区的锅圈小厨,以及乡镇地区门店、电仓一体化的新乡镇门店模型。
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也告诉《21CBR》记者,扩张需平衡好加盟商的数量和营收。对锅圈总部的市场企划、招商授权、营建培训、物流督导等中台功能带来考验。
“锅圈有八成门店在县级市及乡镇,这与蜜雪主攻3-6线城市,逻辑一致。”柏文喜说。
截至6月末,锅圈已建成7家自有工厂,覆盖调味料、丸滑及水产、牛肉等多个品类。旗下10万吨级的菌汤工厂,已在四川广元投产,7月还官宣在海南建设食品生产基地。
柏文喜认为,未来2万家店在“物理位置”上能填满,锅圈去年净增仅1200家,已出现“加密后同店下滑>10%”的预警。
若2025到2029年,每年净增2000家,对供应链和选品将是挑战。
11月10日收盘,锅圈的市值约100亿人民币。杨明超如果要实现第二个百亿,即宋河“十年百亿”的目标, 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