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在中信证券2026年资本市场年会上,中信证券总经理邹迎光发表致辞。
邹迎光回顾,去年资本市场年会以“站上起跑线”为主题,而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已进入全新阶段,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源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也赋予了资本市场新时代内涵与发展使命。他强调,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全球背景、科技趋势、制度环境将呈现新特征,需在新征程上稳步奋进。

从全球背景来看,邹迎光指出,全球格局加速演进,产业与金融格局深刻重构,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外部契机。在全球治理方面,地缘政治因素虽导致世界局势动荡、国际经贸秩序重构,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获得更多认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持续提升,参与全球治理与维护海外运营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格局上,中国制造在复杂环境中彰显强大韧性,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7.1%,全产业链优势凸显。尽管欧美对华风险保守化倾向难以根本逆转,但广大新兴市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速度、资源禀赋结构,将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提供坚实保障,未来更多龙头公司有望向跨国巨头转型,提升全球定价权。金融格局方面,伴随全球产业化对比变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资产类型与区域再平衡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
在科技趋势层面,邹迎光表示,更多中国产业将迎来关键突破口,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在邹迎光看来,有三大改变值得关注:
一是微观主体预期改善,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我国在诸多领域的技术引领与全球布局能力大幅提升,改变了中美科技领域传统认知,点燃全球资本布局中国资产的热情。
二是中观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随着投融资环境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将呈现趋势性转变。例如,今年电子行业市值规模一度超过银行业,未来新质生产力行业市值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市场运行将更充分反映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市场表现也将与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国际化更加匹配。
三是宏观经济动能切换,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助力经济增长,预计在宏观政策与改革政策持续发力下,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结构分化下的温和修复态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稳定未来五年经济增长。此外,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布局中,科技金融排在首位,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有望催生更多市场结构性机会。
关于制度环境,邹迎光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提升,以及投融资功能的协调,将带来市场生态新气象。而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重点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与新质生产力更加兼容,能提供覆盖企业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条融资服务,以有效激励机制促进创新活动及企业家精神发扬,后续改革将聚焦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趋势突出,与欧美市场相比,居民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后续改革将聚焦营造更具吸引力的长期投资制度环境,提升优质金融产品供给,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投资者意识,形成融资与投资的良性循环。
邹迎光最后表示,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上升,以及市场制度与生态不断成熟,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积极动能正在持续累积,为市场稳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