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5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交流大会在辽宁大连举办。
据当地媒体报道,大会期间,大连-三峡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签约,现场发布海上风电技术攻关清单,并宣布成立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联盟。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在出席大会并致辞时表示,辽宁海上风电资源富集,产业生态完善,创新能力强,规模化利用、高质量发展空间广阔。期待三峡集团充分发挥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牵头建设单位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探索开发“新能源+”项目,助力辽宁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解读: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海上风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4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规模404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127万千瓦,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沿海11个省份中,广东和江苏装机规模已达千万千瓦级,辽宁则与山东、浙江、福建同处第二梯队,装机规模均超百万千瓦。
而眼下,辽宁已定下新的发展蓝图。
2024年7月,国家能源局批复《辽宁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全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20个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310万千瓦。
今年6月,在大连举行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达成《辽宁共识》,明确提出以海上风电为引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依托辽宁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全球风电产业新发展。同期发布的《辽宁发展风电产业的构想》还进一步提出,将打造立足辽宁、辐射全球的风电产业中心。
辽宁拥有2177公里海岸线,年均风速达7.5米/秒以上,可开发风能资源超5000万千瓦,且风向稳定、灾害性天气少,堪称“海上风电黄金带”。更关键的是,海上风电产业链长、带动力强,与辽宁钢铁、冶金、化工、机电、造船、港口等传统产业天然契合。
正是因此,辽宁此前提出,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方案”。未来,辽宁将形成渤海湾和北黄海两个超500万千瓦规模的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和产值超千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科学布局海上风电,继续推动近海风电开发,有序推动深远海风电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出海”,辽宁这座传统工业大省也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动向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批扩区
大河财立方消息,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获悉,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同意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设立陆港片区。这标志着该综保区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实现扩区的综保区,也意味着郑州航空港区正式实现“空港型”与“陆港型”综保区全覆盖。
北京打造国家数据科技创新策源地
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北京要建设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打造国家数据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实施意见还提出,到2027年,实现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完成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到2029年,数据要素实现顺畅流动、高效配置,数据要素成为北京城市竞争新优势,有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要推动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等19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6—2028年)》,提出加快推动全省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规划,山东力争到2028年建设成为全国机器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端制造的集聚地和未来产业的先行地。
青岛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旅游目的地
海报新闻消息,近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提出以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构建“文旅商产”四位一体的现代化邮轮经济体系,打造引领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邮轮产业发展中心和“一带一路”邮轮合作核心节点。
安徽将落地千个量子科技应用场景
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情况。会上,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安徽的量子科技正处于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产业应用的关键时期。安徽推动实施量子信息“千家场景”行动,到今年年底将落地近300个应用场景,到2027年将落地1000个应用场景。
#数读
西藏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全国第一
中国电力报消息,从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全社会用电量达124.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4%,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1—9月,西藏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达1.68亿千瓦时、62.7亿千瓦时、41.91亿千瓦时,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0.05%、18.36%、12.84%。城乡居民用电量达18.24亿千瓦时。
#放榜
“十四五”具有竞争力优势化工园区名单发布
近日,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发布“十四五”具有竞争力优势化工园区名单,确定4家园区为竞争力卓越化工园区,70家园区为“十四五”具有竞争力优势化工园区。


本次竞争力研究从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安全、环保、创新、两化融合、区域带动作用等方面全面衡量了各化工园区的发展情况。
从区域分布方面看,华东地区共有39家化工园区获评“十四五”具有竞争力优势化工园区,占比52%,数量最多。不同区域优势化工园区的行业分布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华东、华中与西南地区,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园区比例较高,华北、西北与其他地区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