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AI,市场最近衍生出几个明显的结构性机会。
上周是AI电力基建产业链,SST(固态变压器)、燃气轮机、SOFC(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等板块大涨。
近两个交易日,太空算力和金刚石微钻两个主题表现活跃。其中,金刚石微钻主题今天上午大涨,带动培育钻石板块大爆发。两大龙头股大涨,四方达“20CM”涨停;沃尔德涨超16%,盘中一度涨停。
存储芯片板块继续表现活跃,神工股份开盘仅1分多钟,股价就“20CM”涨停,迎来两连板。江波龙、香农芯创盘中股价均创历史新高。
光伏和化工板块上午表现活跃,煤炭、白酒等板块下跌。截至上午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38%,深证成指下跌0.52%,创业板指下跌0.74%。
培育钻石板块大涨
今天上午,培育钻石板块大涨,四方达、沃尔德、力量钻石等个股涨幅居前。

资料显示,培育钻石,即品质达到宝石级的人工合成金刚石,其与天然钻石有着相同的物理特性,检测机构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可以对二者进行分辨。
培育钻石产业的需求主要来自消费市场和工业市场。从消费市场看,目前,各大品牌商正尝试将培育钻石融入一些跨行业的时尚单品,如太阳镜、鞋类,以及其他可穿戴产品,同时也将其应用于室内装饰和生活方式产品中。此前,培育钻石板块的行情催化因素主要来自消费市场。
工业市场方面,近年来,半导体、量子计算、光学、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对培育钻石的需求不断增长。
最近,培育钻石板块持续活跃,催化因素则是来自工业市场方面,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与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有关。资料显示,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是指具有超宽禁带宽度的半导体材料,能够承受高电压、高温、高辐射等恶劣环境,金刚石便属于其中一种。
二是与钻石散热有关。开源证券研报显示,随着半导体遵循着摩尔定律纳米制程进步、TDP(热设计功耗)上升,芯片热流密度变得越来越高,散热成为AI、HPC(高性能计算)时代最大挑战。金刚石是已知热导率最高的材料,热导率是硅(Si)的13倍、碳化硅(Sic)的4倍,铜和银的4—5倍。
钻石散热方案在高效能电子产品应用潜力广阔,未来每台电脑、汽车和手机都有望装上钻石。半导体领域,“钻石冷却”技术可让GPU、CPU计算能力提升3倍,温度降低60%,能耗降低40%,为数据中心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冷却成本。
目前,钻石散热产业链全球各项应用加速落地。我国人造钻石产业链具备成本优势,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国内培育钻石企业积极布局“钻石散热”技术,并在半导体衬底、热沉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板块近两日大涨的原因——金刚石微钻,其与PCB线路板有密切联系。沃尔德在日前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金刚石微钻是一种钻尖采用整体金刚石作为切削刃的微小径钻孔加工刀具,主要针对单晶硅、多晶硅、碳化硅、PCB线路板等钻削加工。
业内人士介绍,英伟达即将推出的新一代Rubin AI计算平台,在上游材料与制造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变化。其中,所采用的覆铜板(CCL)将全面升级至M9等级。M9代表了高频、低损耗、高导热等尖端性能指标的集合体。因此,M9材料的硬度和研磨性,让传统涂层钻针“不堪重负”,而PCD聚晶金刚石钻针就成了解决方案之一,这种钻针以整体金刚石为刃,不仅能扛住M9材料的“折磨”,还能大幅提升良率与效率。
光伏概念上涨
今天上午,光伏概念走强,光伏设备、POE胶膜、BC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中来股份、协鑫集成等个股大涨。

消息面上有两大催化:
一是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27.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型器件,器件在1个标准太阳光和最大功率输出点条件下持续运行1529小时后,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6.3%。该研究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稳定性方面的协同提升,将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将新能源开发消纳划分为5类,进一步明确分类施策要求。分别为统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与消纳,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开发与消纳,科学高效推动省内集中式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积极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空间。
意见还明确了2030年、2035年新能源消纳调控工作目标。其中,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新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高效消纳,支撑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