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全球计算联盟(GCC)主办的2025全球计算大会(CGC2025)在深圳落下帷幕。大会以“筑新基·赋新能,拥抱AI新机遇”为主题,构建“1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1个年度主题展”的全景活动矩阵,并举行GCC战略咨询委员会(SAC)年度会议。

大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表示,计算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根基,其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柱。同时,他肯定了GCC在凝聚产业共识、推进标准研制、壮大生态规模等方面的显著成效,强调要持续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深化标准体系建设与国际互认,提升社区生态效能,系统推进海外业务与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全球计算产业生态。
GCC理事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回顾了联盟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他表示,GCC会员规模已突破300家,覆盖完整计算产业链生态,与多个国际产业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在标准研制、开源生态建设等方面成果丰硕,期望GCC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之路,加快全球化布局,打造链接全球资源的核心纽带。

另外,全球计算联盟预测,算力是人工智能进步的核心,未来五年智算算力规模将增长千倍。
《全球算力十大趋势(2026)》发布
在本次大会上,全球计算联盟(GCC)正式发布《全球算力十大趋势(2026)》。报告聚焦产业趋势、AI 应用、开源框架、算力硬件、基础设施五大核心维度,梳理全球算力十大趋势,其中包括:一、全球算力规模高速增长,算力竞赛白热化,算力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二、AI加速进入千行百业,大模型将成为未来智能世界的操作系统,创造价值将是第一要素;三、跨越虚实边界,数字智能向具身智能演进,世界模型成为关键支撑;四、超节点成为算力新底座,智算中心进入超节点时代;五、从以CPU为中心的计算架构,迈向多样化平等计算架构;六、以网强算,建设毫秒级算力网,强化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七、超算与智算走向融合,构筑科学计算新范式;八、智算时代需要更加开源开放的生态体系,加速产业创新;九、算力中心向智算中心迈进,高密化、液冷化和集群化成为发展方向,能源成为关键要素;十、量子计算走向工程化阶段,未来1~2年将是量子计算从技术突破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
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来袭,全球计算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全球计算联盟秘书处CTO苗福友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20年计算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到几年前推动整个计算产业发展的技术,主要是联网化和互联网化。当前是人工智能驱动的时代,影响深远,从机房到最后的应用,到用户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他举例,在机房领域,“过去做机房的设计很容易就能预测到将来的机房功耗以及散热。但是现在不一样,AI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建机房更需要产业界的芯片提供商、整机提供商以及机房的建设部门等一起通力合作”。苗福友进一步阐述,又如应用方面,过去网络化时代的技术栈是一层一层的,现在是AI时代,会生长为新的技术栈或者其中一部分组件。技术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有不同技术栈具体的形式。“对此,全球计算联盟能通过开源的手段、标准手段和各种方式建技术栈,提供给上层应用的开发者更高效率地开发智能计算的应用。”他说道。
GCC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表示,联盟已构建6大产业发展委员会与6个专业委员会。在技术创新方面,推动HiFloat低精度数据格式联创与标准化,构建机密计算标准体系,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在架构的软硬件兼容性、高性能计算开源生态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2026年,联盟将重点打造Open AI Infra开放社区、推进超节点产业共识、主导HiFloat标准化等工作,致力于成为国际知名的计算产业发展平台。
AI时代,智算产业面临四大挑战
全球算力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各国竞逐算力高地,互联网巨头与科技企业纷纷加码布局,让算力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大会设置“产业趋势与热点技术”“场景落地与生态共建”两大核心篇章,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分别分享了前沿洞见。GCC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Torsten Hoefler围绕大语言模型与推理语言模型发展,深入阐述计算作为“新燃料”的核心价值,剖析AI时代算力优化的关键路径。
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邵广禄精准研判算力市场高增长、存储需求新特征、网络结构向Mesh型演进等六大产业趋势,呼吁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建设、强化智算云应用与全球化进程。
今年4月,全球计算联盟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智算行业的技术和生态问题。全球计算联盟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黄还青表示,当前,智算产业的技术挑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超大规模互联的挑战;二是海量数据处理的挑战;三是高能耗、高密度机房设计的挑战;四是集群高可用和易运维的挑战。
在生态方面,智算的产业链非常长,并且协同性复杂,生态相对碎片化,缺乏统一产业发展平台等,针对生态上的这些挑战,产发委的管理团队和核心成员伙伴共同确定了智算产发委的4个业务方向,推进新的产业共识并共建新的产业标准,让产业生态进一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