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批发零售的行业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消费者选择更多元,对商品品质、价格和体验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机遇则在于,消费者越理性,越看重品质与性价比。在此背景下,麦德龙全球供应链和品控体系的优势就越发凸显。”
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麦德龙副总裁、COO周扬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介绍,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麦德龙对公业务(B2B)仍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增长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同时,依托麦德龙德系高品质标准、严苛的质量管控以及差异化商品竞争力的赋能下,今年以来麦德龙零售业呈现出积极的增长趋势,线上客流同比增长50%,整体客流同比增长超过30%,实现了全渠道、全品类、全区域的“三全提升”。如4月25日温州新质会员店开业,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天津红桥新质会员店开业前三日,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350%。
据悉,麦德龙品牌自1996年进入中国,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商场,作为2B服务商服务于大中型餐饮、五星级酒店、企事业单位和国际赛事等,并于2008年业务扩展至C端。2B业务的规模化采购优势能同步降低2C业务商品的采购成本,获得对上游供应链更强的议价能力,为C端会员客户带来更实惠的价格。目前麦德龙在中国的64个城市范围内拥有近百家商场,商场主要集中在一线省会城市以及二线城市,拥有稳定的近13万对公客户以及2000万的消费家庭在麦德龙进行消费体验。
近年来,麦德龙持续推进门店升级与战略优化,以适用于消费市场的变化。一是在优势城市打造新质会员店,二是为具有特殊属性的城市门店进行局部品类升级。今年麦德龙已进行了5家新质会员店落位,分别位于温州、哈尔滨、长春、北京四季青和天津红桥商场。调改核心逻辑聚焦商品变革、营销模式升级、服务升级等维度。
麦德龙的C端营销模式也从传统“商品促销”转向“价值营销”,将价格投资转变为门店体验投资,通过季节性商品、大单品及潮流新品的现场畅吃试用,提升会员体验和购买转化率。
调改后商场客流量提升显著。据了解,麦德龙天津红桥店新质调改后客流增长3.5倍,销售额增长4.5倍,后续仍保持1.5倍左右的稳定增长。局部品类升级门店中,5家试点店(如上海的普陀店)销售增长均超2.5倍,客流增长超2倍。
据周扬透露,今年麦德龙中秋节、春节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福利业务增长近20%。另悉,麦德龙商场线上线下来客数及订单数也多次达成两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麦德龙商场C端业务今年中秋迎来全面增长态势:10个区域、18个品类全部实现增长,无“跷跷板”效应。
当前,中国零售商超行业处于“集体转型期”,不少商超加快转型调改,收缩门店。周扬指出,其观察到会员制商超行业正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商品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独家、高品质的商品是关键;二是“体验感”日益重要,包括购物环境、服务和数字化互动;三是“价值观认同”,越来越多的会员愿意为绿色、可持续、可追溯的商品和品牌理念买单。
大力发展自有品牌一直以来是麦德龙的核心战略之一。作为进博会的“八届全勤生”,麦德龙再次以参展商、采购商和商品提供商的“三重身份”,携手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130款精选商品。其中包含78款来自欧洲产地的优质商品,44款麦德龙自有品牌系列、60款首次参展的新品、14款在进博会上进行全球首发的商品。
周扬向记者介绍,麦德龙自有品牌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如2015年麦德龙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不足10%,目前在新质零售店已提升至40%。
据悉,在麦德龙新质会员店,麦德龙的自有品牌、进口及独家定制商品占比超过60%。未来核心将聚焦单品效率,打造亿元级、5000万级、3000万级大单品矩阵。新质会员店商品类目增加18%,商品数减少32%,大单品数增加27%。麦德龙连续8年参与进博会,依托全球5大采购中心获取先发优势,进口商品销售占比稳定在16%左右。
谈及调改中的挑战与机遇,周扬认为,调改本质是持续升级,需适配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变化,同时通过创新实现领先。麦德龙也将把握调改机遇,例如针对“干净配料”“药食同源”等新需求,快速布局对应商品,将市场变化转化为增长机会。此外,与知名品牌开展联名、规格定制、包装定制等合作,打造麦德龙专属商品,不直接复制竞品,形成独特产品线。
近年来,AI不断重塑零售格局。近期沃尔玛宣布与OpenAI合作,在ChatGPT平台上提供购物服务,顾客只需聊天购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顾客预测需求。
“AI深度绑定是未来零售的新模式。目前麦德龙正在逐步应用AI技术,包括AI客服机器人,AI选品,AI出清,AI补货需求预测,AI称重,AI防损。”周扬也向记者介绍,“目前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是AI防损,通过这个功能,我们能及时发现顾客自助收银时漏扫的商品并提醒顾客支付。通过该功能麦德龙在去年挽回了近200万漏扫商品的损失。”
谈及未来规划,记者了解到,目前麦德龙的新店计划仍在稳步推进,郑州二店将于明年4月份开业。另外,麦德龙明年将计划对近25至30家门店进行新质化升级。未来也将进一步提高自有品牌与进口商品的占比,持续强化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