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大指数午后转涨,汽车、电影概念股走高,小鹏汽车大涨17.93%,煤炭股走弱。
板块聚焦:
两部门发文分类引导新能源消纳和调控,储能、海上风电、光伏等领域或受益
新能源赛道迎来利好政策。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而明确的实施路径。
《指导意见》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包括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推动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等。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微软与OpenAI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表示,目前AI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缺乏足够电力来支撑所有GPU运行。
在政策持续推动与算力用电爆发的双重合力下,电力行业或迎来新一轮价值重估期。此次《指导意见》或将利好海上风电、光伏与水电、储能、特高压技术等领域。
机构观点:
机器人主题持续升温,小鹏汽车大涨17.93%
小鹏汽车在科技日上发布了名为IRON的人形机器人,其流畅自然的动作与先进的人工智能引发广泛关注。
花旗、德银等多家头部机构近期发布报告唱好小鹏汽车。花旗认为,小鹏汽车虽然目前正处于量化新业务盈利能力的早期阶段,但相信这将为股票带来良好市场情绪,并有助其估值从过去新能源车的估值水平,逐步提升至与AI、科技及Robotaxi连结的更高溢价水平。
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称“小鹏汽车迈向具身智能全球领导者地位一大步”。中金公司则给出小鹏汽车“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同时维持港股、美股目标108港元/股、28美元/股。
中信证券指出,从当前到2026年,随着小鹏VLA、机器人等量产落地,公司会逐渐从“新势力汽车公司”的定位,转变为“探索物理AI前沿技术的科技公司”;而持续探索未知领域的技术能力,也正是小鹏的核心竞争优势。
高盛也在其最新发布的实地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商已启动“产能先行”策略,正在中国及海外积极规划产能,以支持潜在的人形机器人大规模生产。报告显示,大多数供应商规划的年产能规模介于10万台到100万台机器人等效单位之间,这一规划相当激进,因高盛预测的全球人形机器人到2035年的出货量也仅为138万台。
三季度钢铁行业盈利改善,机构看好明年反内卷落地+铁矿宽松
消息面上,三季度钢铁行业盈利改善。从Mysteel统计的数据看,钢厂盈利率从6月底的59%上行至8月底的64%,9月钢价涨幅不及焦炭涨幅,钢厂盈利率转为下行,三季度钢厂盈利率平均62%,相比二季度抬升4.5个百分点。根据长江证券跟踪的重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测算,2025年Q3吨净利92元,环比+14元/吨,处于2021年来的68%分位数。
长江证券发布研报称,展望2026年,铁矿让利的空间远大于焦煤,26年西芒杜投产放量或提供契机。此外,三季度对反内卷的交易或更多停留在预期层面,从高频铁水上看,钢企减产的意愿并不充足。看好2026年在行业分级管理和差异化限产的安排下,行业供给侧收缩的逻辑有望获得持续性的兑现。
个股掘金:
猫眼娱乐:《鬼灭之刃》预售票房破亿,机构建议关注进口片票房表现
消息面上,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第一章猗窝座再袭》映前4天,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破1亿、零点场预售总票房破1000万。据悉,此前该片日本票房2.39亿美元,北美票房1.33亿美元。此外,《惊天魔盗团3》定档11月14日、《疯狂动物城2》定档11月26日。华源证券认为,关注进口片票房表现。电影市场仍是供给驱动,部分优质进口影片前作在中国市场有较强表现,目前重点续作有望催化观影需求,从而带动电影票房市场稳步增长。
花旗近期研报指出,对猫眼娱乐开启30日正面催化剂观察,驱动因素为主要动画电影《鬼灭之刃》预定于11月14日上映,由猫眼担任其发行商。花旗预期,《鬼灭之刃》将在中国成为第一日本动画电影,并假设票房达10亿元人民币,预期利润贡献可能介于1.08亿元至2亿元人民币,对比2025年花旗调整后净利预期为5.42亿元人民币。
禾赛-W:三季度业绩发布在即,激光雷达渗透率加速提升
消息面上,禾赛拟11月1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考虑及批准(其中包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的未经审计季度业绩及其发布。值得一提的是,盖世汽车研究院1-8月车载激光雷达装机量排行榜榜单显示,8 月份禾赛车载主激光雷达装机量继续稳居行业第一。禾赛已连续7个月主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已上升到46%。
今年,禾赛激光雷达已助力多款爆款车型上市,如理想 i6、小米 YU7、零跑 B10 等。禾赛已获得来自 24 家主机厂超过120个车型的量产定点,计划于 2025-2027 年陆续交付。高盛此前研报指出,随着激光雷达今年在中国市场加速普及,并于2026至2027年开始在全球车企实现大规模量产,预测至2030年海外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将达300万台,相当于中国市场2025年的规模。
天岳先进:SiC产业链有望受益,先进封装及高压平台车型变革
消息面上,此前有媒体报道,英伟达正计划在新一代GPU芯片的先进封装环节中采用12英寸碳化硅衬底,最晚将在2027年导入。此外,新能源领域国内800V高压平台车型渗透率半年内攀升至42%,小米YU7、比亚迪全域1000V架构等车型密集推出,带动车规级SiC需求激增,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SiC用量预计达800万片。
华西证券指出,如CoWoS未来将Interposer替换为SiC,且如按CoWoS 28年后35%复合增长率和70%替换SiC来推演,则30年对应需要超230万片12吋SiC衬底,等效约为920万片6吋,远超当前产能供给。而中国大陆SiC具备投资规模、生产成本、下游支持的三大优势,未来有望重点受益。公开资料显示,天岳先进是全球碳化硅衬底龙头,已成功研制12英寸半绝缘/导电型衬底,切入英伟达封装供应链。
亿华通:三菱扶桑液氢重卡H2FC亮相,搭载260kW燃料电池系统
消息面上,在近日盛大开幕的2025东京车展上,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26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液氢重卡。这款被誉为“零排放重卡新标杆”的车型,以其前瞻性的液氢技术与高性能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本届车展最受关注的焦点,标志日本商用车氢能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
据悉,亿华通此次提供最新研发的260kW液氢版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该系统基于亿华通自主石墨板电堆开发,实现了低至5 bar供氢压力,260 kW高性能功率输出,高集成单系统与低氢耗的平衡,系统功率可覆盖重卡在爬坡、超车、高海拔、高负荷等全场景,全工况的动力需求。为日本市场氢能重卡零排放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
歌礼制药-B:ASC36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明年二季度将递交IND申请
消息面上,歌礼制药近日宣布,已选定一款潜在“best-in-class”每月一次皮下注射胰淀素(amylin)受体激动剂ASC36作为临床开发候选药物。歌礼预计将于2026年第二季度向美国FDA递交ASC36治疗肥胖症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
据悉,ASC36是利用歌礼研发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多肽,其经设计优化后能实现了更长的表观半衰期及更高的每毫克多肽生物利用度,从而支持每月一次皮下给药。歌礼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劲梓博士表示,ASC36的临床前特性表明,其有望实现同类最佳疗效及每月一次的给药频率,这些特点可能带来优越的减重效果和更简便、对患者更友好的剂量滴定(titration)方案。
国药控股:创年内新高,大摩此前给予其目标价22.5港元
消息面上,大摩此前10月曾发研报称,相信国药控股未来30天内股价将升,发生机率70%至80%,评级“增持”,目标价22.5港元。大摩指,受国内需求疲软及中国技术授权活动影响,药品分销商在2025年持续未受市场关注。以2026年6.5倍市盈率计算,认为国药控股现时具备良好进场时机。大摩解释指,国药控股旗下两家子公司已公布第三季业绩,显示逐季呈正向转折,并对集团产生正面效应。
当中,附属国药股份作为集团北京地区分销商及全国麻醉药品主要供应商,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及13%,呈现正向转折。负责国药集团南方分销网络及国大药房连锁的国药一致第三季营收与净利分别同比下降2%及10%,但该公司指出分销业务已“趋于稳定并恢复增长”。
正力新能:百MWh级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有望明年上半年投产
消息面上,11月11-13日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将在江苏苏州举办。中信建投指出,固态电池行业将迎来密集“会议周”,板块有望迎来新技术催化。据悉,正力新能百MWh级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投产,标志着其向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中金发布研报称,正力新能以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开发多路径产品组合,实现铁锂和三元多材料类型,BEV、PHEV等多动力类型,以及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船舶多应用领域覆盖。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国内装机份额2.0%;PHEV电池国内装机份额1.8%;新中源丰田的HEV电池包国内市占率超过70%。该行指出,凭借丰富客户资源、智能制造及成本控制优势,公司基本面迎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