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中国企业“全球化”与“品牌出海”再度成为热点议题。植根上海的大型消费产业集团豫园股份,携旗下老庙、南翔馒头店、上海表、童涵春等品牌及豫园灯会等优质项目参展,集中展示出海成果并寻求合作机遇。
近年来,全球化已成为豫园股份核心发展战略,其在珠宝、餐饮、文化IP等领域的出海布局成效显著:老庙稳步拓展东南亚市场,松鹤楼登陆欧洲,豫园灯会点亮多个海外城市。作为沉淀数百年文化底蕴的企业,豫园股份探索出独特出海模式——以“零文化折扣”市场为切入点,以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为内核,通过“文商旅”协同实现文化与商业价值双重落地。

在构建高水平“双循环”新格局的趋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文化差异、市场适配等共性难题。业内分析认为,日趋成熟的“豫园模式”不仅为自身开辟增长空间,更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出海路径:锚定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市场
在出海路径选择上,东南亚成为了豫园股份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9月30日,核心珠宝品牌老庙马来西亚吉隆坡店启幕,标志着该品牌海外布局实质性落地。吉隆坡成熟的黄金消费市场与庞大华人社群,对“财运”“福禄”等寓意的偏好与老庙“好运文化”高度契合,显著降低了品牌落地的文化门槛。
豫园灯会项目同样青睐东南亚。去年法国豫园灯会举办后,包括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通过多种渠道和豫园灯会主办方豫园股份联系,表达了邀请豫园灯会到当地举办的意愿。今年6月底,豫园灯会照亮泰国母亲河湄南河畔的夜空。豫园股份表示,泰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及旅游大国,既与中国文化存在天然联结,又能通过海量国际游客实现文化影响力的广泛辐射。
豫园股份出海选择东南亚作为核心市场,背后有着明确的市场逻辑:其一,该区域与中国共享相似文化基因、传统习俗及审美偏好,且经济活力强劲。据Statista估计,东盟各国人均GDP将保持高复合增速,柬埔寨、菲律宾、越南三国增速接近5%,预计2030年东盟中产阶级规模将达3.3亿,占区域总人口65%;其二,消费需求升级显著,高品质、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备受青睐,2025年一季度东南亚黄金需求涨幅明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分别增长35%、35%、34%和25%;其三,广泛分布的华人社区对中华文化具有天然认同,为文化类品牌提供了良好市场基础。
除东南亚外,欧美国际化大都市亦是重要布局方向。这些城市华人社群集中,市场环境开放包容,对异国文化产品接受度高。例如,餐饮老字号松鹤楼海外首店落户英国伦敦唐人街核心商圈,依托当地华人社区的文化认同快速融入,借助伦敦的国际化影响力辐射更广泛消费群体,成为豫园餐饮板块国际化的重要突破。

在核心市场布局之外,豫园股份通过多渠道构建全球触达网络:一方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如老庙在澳门开设门店,依托区位优势衔接内地与海外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拓展免税渠道,直接触达国内外旅客,提升品牌全球认知度,为海外市场深耕积累经验。
核心策略:“零文化折扣”实现文化精准传播
“文化折扣”是品牌出海过程中难以回避的挑战。
加拿大知名学者霍斯金斯(Hoskins)和米卢斯(Mirus)在提出这一概念时指出,因文化背景差异,会导致异质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受众吸引力下降、价值减损的现象——这显然会影响出海品牌拓展市场的效率。豫园股份则以“零文化折扣”为核心策略,在市场选择与实践操作中贯穿始终。
不同于部分企业的“本土化改造”,豫园股份坚持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表达,通过创新呈现形式降低海外受众的理解门槛,形成独特品牌竞争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成为这一策略的核心载体。灯会深度挖掘《山海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打造“山海奇豫记”超级IP,将胐胐、白泽、龙鱼公主等神兽形象转化为灯组核心符号,构建东方奇幻文化场景。该主题灯会在国内市场持续火爆,2025年蛇年灯会吸引400万人次,积累了广泛海内外粉丝基础。
带着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融合传统灯彩技艺与现代光影技术的“山海奇豫记”扬帆出海,在全球多个城市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此前2023年底至2024年初,豫园灯会首次登陆法国巴黎,吸引近20万当地民众参观,观众常排起绵延两个街区的长队,充分印证了纯正中华文化的国际吸引力。
2025年,豫园灯会在海外市场多点开花,文化表达更趋丰富。在新加坡,豫园灯会以“蝶舞中秋”灯组亮相滨海湾花园,灵感源自《庄子·齐物论》的“庄周梦蝶”,融合《山海经》神兽胐胐与上海经典品牌“大白兔”元素,唤起全球华人的情感共鸣。在泰国曼谷,为期50天的“山海有灵·豫园灯会”创造性地将《山海经》中的四方岛屿概念与湄南河地理风貌结合,累计吸引超400万观灯者,全球传播声量近12亿。

文化出海不应停留在形式展示的层面,而是应聚焦对中国传统民俗氛围的真实再现。海外豫园灯会现场往往会打造热闹的节日烟火市集,将中华老字号及国内优质品牌带到海外,联动当地品牌形成丰富的消费场景。此外,中国民乐、传统戏曲、中华武术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文商旅”协同的模式让海外游客在赏中国花灯、品中国美食、购中国节礼的欢乐氛围中,沉浸式体验中国年俗文化,进而认识、了解并喜爱上中华文化。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业内人士表示,豫园股份对传统文化的本真呈现,打破了语言与地域的隔阂,实现了文化的深度传播与情感的有效连接,在出海过程中为品牌赋予了浓厚的中国魅力;而这份展现、分享“真实自我”的文化自信,也恰恰成为豫园打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双重认可: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并行
凭借独特的出海模式,豫园股份已获得资本市场与社会各界的认可,更大幅度地提升了中国IP的国际化影响力,其践行的中国文化全球化表达方式也获得了广泛认同。
社会价值层面,豫园灯会多次成为国际外交场景的文化载体:为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泰建交50周年、中新建交35周年等重要节点献礼。时任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曾评价,豫园灯会向法国民众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奏响了中法人文交流的“开场曲”;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常禹萌则表示,泰国豫园灯会是中泰文化深度对话的生动写照,彰显“中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媒体与行业层面,海外豫园灯会获得广泛关注:法国豫园灯会2023年入选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项目,斩获上海市“银鸽奖”;泰国豫园灯会2024年入选上海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项目,一系列荣誉印证了其文化传播价值与出海模式的行业认可度。
资本市场层面,多家权威机构对豫园股份的出海战略持乐观态度。国金证券指出,豫园股份的老字号与非遗文化IP在文化出海红利期具备先发优势;开源证券预测,海外收入将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申万宏源研究强调,其“文化出海+品牌出海”双轨模式成效显著,如南翔馒头店出海法国时曾出现“一笼难求”的热度。据不完全统计,近半年内机构发布7篇相关研报,其中5篇给予买入评级,2篇给予增持评级。
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的代表性企业,豫园股份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蕴含其中的人文理念与价值追求,通过消费场景、文化体验等形式被全球受众感知。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成熟,其为中国品牌国际化提供的实践参考,以及在跨文化沟通中积累的经验,有望释放更长远的行业价值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