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美元套利仍具吸引力,但明年降息路径存变数
·高盛:AI投资狂热现泡沫预警信号,信用利差扩大、利润或已见顶
·CRFB:特朗普“关税分红”将加剧赤字,十年或增债6万亿美元
【机构分析】
·摩根士丹利指出,美联储结束量化紧缩(QT)并非重启量化宽松(QE),而是通过用短期国债置换到期MBS进行资产结构优化,不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也未放松金融条件。未来若扩表,也仅为对冲现金需求的技术性操作。摩根士丹利强调,真正影响市场久期与流动性的关键在于美国财政部的发债策略,而非美联储购债行为。
·美国银行表示,AI资本开支激增、表外融资及在建工程延迟折旧,正掩盖未来盈利压力;叠加AI硬件实际寿命仅3–5年,折旧“定时炸弹”或在2026年后冲击财报,市场尚未充分定价该风险。
·摩根大通警告称,未来五年全球AI数据中心建设需至少5万亿美元投资,远超单一融资渠道承载能力。其中,投资级债券市场可提供1.5万亿美元,杠杆金融1500亿,证券化每年最多400亿,仍存1.4万亿美元缺口,需依赖私募信贷与政府资金填补。
·德意志银行新兴市场首席投资官指出,鉴于美联储短期内可能谨慎降息,美元仍具吸引力作为套利资产,但明年政策路径存在不确定性,尤其若新任美联储主席调整降息节奏。
·高盛认为,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可能助长资产泡沫。信用利差近期扩大,从2.76%升至3.15%,反映风险偏好减弱。科技投资支出逼近峰值,2025年五大科技巨头资本开支预计达3490亿美元。企业盈利虽仍强劲,但历史显示利润往往早于股价见顶。部分公司举债加码AI投资,如Meta发债300亿美元,但整体债务水平尚低于泡沫时期。
·市场分析机构CRFB警告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提议的“每人至少2000美元关税分红”成本远超关税收入:按年度发放将十年增加6万亿美元赤字,是同期关税增收额的两倍。当前全年关税收入预计仅3000亿美元,远不足以覆盖6000亿美元支出。若将全部关税用于分红,到2035年美国债务占GDP比重或升至134%(现行法律下为120%)。CRFB强调,关税收入应优先用于减赤,而非现金返还。
·美国Fundstrat经济策略师表示,美国10月ADP新增岗位并非来自AI相关行业,显示AI驱动的生产力红利尚未转化为广泛就业增长;劳动者因失业担忧难以从股市上涨中受益,市场预期与现实脱节。
·PNC资产管理集团首席投资策略师表示,在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官方数据缺失的背景下,私人数据“喜忧参半”,但整体指向就业市场走弱;美联储虽缺乏可靠数据,但仍可能据此倾向未来降息。
·荷兰国际集团利率策略师指出,若市场预期美联储终端利率维持在3%左右,则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目前约4.1%)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本周10年期与30年期美债发行将关键检验当前收益率水平下的短期买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