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16:44:50 股吧网页版
药闻丨海正携手圣兆,打响中国复杂制剂的全球化抢滩攻坚战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1日电 (谷青竹)浙江海正药业(以下简称“海正药业”)与浙江圣兆药物(以下简称“圣兆药物”)近日宣布共同投资23亿元设立合资公司。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圣兆药物董事、常务副总裁张洪瑶表示,此次联袂合作剑指复杂制剂国际市场的高端领域,将开启中国复杂制剂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强强联合,跨越研发和制造的“双门槛”

  “复杂制剂素有‘制药界的珠峰’之称,存在着技术攻坚和规模生产两道高门槛。”张洪瑶开门见山,道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难点。不过,她话锋一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目前,圣兆药物已基本攻克了‘研发关’。”

  回溯圣兆药物的发展历程,自2011年成立以来,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发,公司成功搭建起覆盖微球、微晶、脂质体、多囊脂质体、纳米粒和缓释植入剂的六大技术平台。“截至目前,圣兆药物已有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注射用利培酮微球2款产品顺利获批上市,另有8款产品完成研发工作、6款产品处于审批流程中。”张洪瑶告诉新华财经,完成研发的产品在明后年有望陆续获批上市,意味着公司研发成果进入了集中“收获期”。

  然而,“制造关”依然横亘在眼前。“圣兆药物是典型的研发驱动型企业,侧重从研发到制造的‘从0到1’突破,也就是实现技术的首次落地,但‘从1到10’甚至‘从1到100’的批量生产环节却并非所长。”张洪瑶坦言,此前圣兆药物均采用委托生产的CMO代工模式,若仅凭自身单打独斗将会严重“拉长战线”,错过全球市场的黄金机遇期。

  圣兆药物的这一痛点,却恰好是海正药业的显性优势。作为深耕行业近70年的龙头企业,医药制剂正是海正药业的核心业务,也是其商业化体系、能力最成熟的业务板块之一,且具备成熟的国际出口平台。海正药业半年报显示,公司制剂销售业务稳步增长,多个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快速提升,直接拉动制剂板块整体营收规模增长,成为利润增长的最大“功臣”。

  这份亮眼业绩的背后,则是海正药业1700人规模的医药制剂自营团队——该团队深入覆盖核心市场等级医院,形成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平台,为产品落地提供扎实的商业化支撑。在国际化层面,海正药业以海正美国为国际制剂出口平台,既承接自身产品出口,也代理其他公司制剂出口,其代理的首个引进产品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国市占率已达21%,验证了其全球渠道与本地化运营能力。

  据悉,从2020年起,海正药业与圣兆药物便在产品委托生产、市场销售与国际化拓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搭建起了解彼此、信任彼此的桥梁。当下,适逢海正药业也将复杂制剂领域列为“重回第一梯队”的差异化发展重点路径,从而为支撑长期竞争力、打开国际新增量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双方需求高度匹配、优势互补效应显著,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升级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题中之义。”张洪瑶说。

  长期主义,推动产业链技术整体升级

  为什么规模化会成为复杂制剂领域的一只“拦路虎”?

  “传统的小批量生产像手工小作坊,大批量则类似自动化流水线,二者的工艺逻辑完全不同。”张洪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她进一步解释,国内多数企业的复杂制剂生产仍停留在3000-5000支的小批量水平,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满足“走出去”的严格标准和综合实力。

  而这一行业痛点,正是圣兆药物多年来攻坚的核心方向。从研发之初,圣兆药物就“甘啃硬骨头”,确立了“大批量生产”的研发定位,而公司独创的线性放大连续化生产技术,堪称破解规模化难题的“关键密码”。

  张洪瑶告诉新华财经,通过这一技术,合资公司每5-7天就能制备一批产品,单批产量可提升至数万支,不仅能扭转国内复杂制剂 “低水平、小规模”的行业现状,更能将制造成本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10,为参与全球竞争奠定核心优势。

  技术突破并未止步于此。复杂制剂大批量生产的设备均为非标产品,无法直接从市场采购,全部需要根据生产工艺量身设计和定制。“这些设备的研发没有任何海外经验可借鉴,所有技术参数都只能靠企业自主摸索。”张洪瑶表示。此外,复杂制剂的疗效高度依赖关键辅料的性能,但这一领域长期处于“卡脖子”状态。“早期我们基本依赖进口辅料,不仅价格高、货期长,还容易面临断供风险,在规模化生产阶段将成为制约发展的掣肘隐患。”

  如今,这些难题都将通过合资公司的全产业链布局逐一破解。张洪瑶透露,合资公司将实现关键辅料的国内自主替代,目前已成功突破高分子材料工艺。而在非标设备领域,合资公司将与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厂家深度联动,共同设计、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设备到辅料、再到生产工艺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更将是产业链上下游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药工程、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一次整体升级。”张洪瑶评价道,“正如海正董事长、总裁肖卫红所说,‘医药创新的本质是驱动集成大工业的深度融合’。”

  据悉,合资公司的核心产品布局围绕11款复杂注射剂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展开,涵盖9款仿制药与2款改良型新药,精准覆盖技术高壁垒、临床高需求的治疗领域。其中,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包含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等产品,激素调节领域覆盖亮丙瑞林、曲普瑞林、奥曲肽、兰瑞肽等产品,同时还涉及镇痛、抗癌等治疗领域的相关管线。

  “圣兆药物创立以来甘耐寂寞、心无旁骛,专注深耕复杂制剂一条赛道,才实现了六大技术平台的厚积薄发、全面‘开花’,有底气为合资公司铺就多元化的产品管线,注入长久发展的强劲动能。”张洪瑶表示,这种专注与海正药业所秉持的“长期主义”务实风格高度契合——双方的合作并非基于简单的商业买卖或BD引进(指通过商务手段引入国外成熟产品或在研项目的模式),而是要通过深度协同、倾力合作,共同树立中国高端制造的标杆,打造全球领先的复杂制剂领军企业。

  抢滩登陆,填补全球高端市场空白

  谈及合资公司的未来规划,张洪瑶给出了清晰的时间线:年内完成公司注册,2026年动工建厂,2027年进入工艺验证与生产环节,力争2030年推动第一款产品获批,实现商业化的里程碑突破。这张时间表的背后,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合资公司依托圣兆药物的技术积累与海正药业的工业优势,有望将单产品研发周期从8-10年压缩至5年左右,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

  加速布局的背后,是全球复杂制剂市场的巨大潜力。全球复杂注射剂市场预计在2030年后稳步迈向千亿美元规模,中国市场增长势头尤为强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0%;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77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提升至13.8%。更关键的是,全球复杂制剂市场格局还呈现出“高端供给不足”的特征——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跨国公司不足5家,部分原研企业因产能有限,优先供应美国等高单价市场,导致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需求缺口。“供不应求意味着中国制药企业正处于难得的机遇期,必须抢先卡位、填补空白。”张洪瑶表示。

  具体来看,合资公司的战略将分两步推进:第一步,以仿制为切入点,优先将亮丙瑞林微球、奥曲肽微球、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曲普瑞林微球等具备技术确定性的成熟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抢占100亿美元的海外市场份额,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在仿制产品站稳脚跟后,逐步推进改良型药品研发,不断攀登创新高峰。

  在市场布局上,合资公司也打破国内企业“先国内后海外”的常规路径,选择“中美欧同步申报”的全球化策略,依托海正药业多年积累的国际资源与注册经验,大幅缩短各国审批周期,避免单一市场审批延误带来的机会成本。张洪瑶透露,目前已有多个国际销售合作伙伴前来主动接洽,为产品上市后的市场拓展提前铺路。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全球市场对高品质复杂制剂的迫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外对改良型新药的审批标准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只要存在剂型或给药方式的改变即可申报;而中国对改良型新药的认定门槛更高,明确要求必须具备“显著临床优势”。这种差异,来源于对“改良价值”的不同界定:究竟是“为改而改”的形式创新,还是“解决问题”的临床创新?

  在张洪瑶看来,答案显然是后者,尤其是在复杂制剂领域,剂型改良更不能脱离临床需求而空谈。“复杂制剂的改剂型,核心价值从来不是‘换个包装’,而是要通过技术迭代,真正解决传统剂型未能覆盖的临床痛点。”她以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技术演进举例:传统口服利培酮片需患者每日规律服药,但精神疾病患者的依从性差,容易出现漏服而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而从利培酮微球到利培酮微晶的长效缓释技术突破,让给药周期实现从两周、一月到三月的逐步延长,大幅提升患者用药规范性,降低了就医频次和护理负担。

  “未来合资公司开发生产的改良药,绝不是简单的剂型替换,而是积极响应临床需求的真创新。”张洪瑶强调,这一高标准将贯穿研发全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