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储能板块走强。截至当日收盘,中利集团、协鑫集成、雄韬股份、三星医疗、云南能投等多股涨停。其中,国晟科技、新朋股份均“一字”涨停。

消息面上,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上述《意见》从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大力推动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转向“主体能源”。2020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五年达到亿千瓦级。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今年以来,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大幅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7.2亿千瓦,同比增长17.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3亿千瓦,同比增长45.7%;风电装机容量5.8亿千瓦,同比增长21.3%。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多,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消纳成为挑战之一。有专家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相结合的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