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钟国斌
南向资金大举加仓港股,净买入金额屡创历史新高。据同花顺数据统计,11月11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44.67亿港元,为连续第15交易日净买入港股。至此,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金额超1.3万亿港元,达13098.16亿港元,刷新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年度新高。自开通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总额突破5万亿港元大关,达50076.09亿港元,刷新港股通开通以来的最高纪录。
南向资金加码净买入港股,主要缘于港股市场的亮眼表现。今年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三成,良好的赚钱效应对资金持续净买入港股产生正向反馈。同时,港股IPO市场不断吸引优质新股,以及美股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在港股二次上市,不断扩容且优质的港股标的亦成为吸引南向资金涌入的重要因素。此外,低估值也是资金敢于买入港股的重要底气。
从持股市值来看,科技龙头和金融股成为南向资金持仓主力。腾讯控股持股市值达6512.31亿港元,位居榜首;阿里巴巴-W持股市值达3442.09亿港元,排名第二,建设银行持股市值达273.32亿港元,位居第三。此外,中国移动、工商银行、中国海油持股市值均超2000亿港元,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美团-W、中国银行持股市值均超1000亿港元。
从净买入股票看,近一个月,南向资金净买入前十名分别为小米集团-W、中国海油、盈富基金、美团-W、南方恒生科技、泡泡玛特、中国移动、华虹半导体、紫金黄金国际、小鹏汽车-W,净买入金额介于88.93亿港元至16.80亿港元之间,净买入前三名买入额均超49亿港元。
从净卖出股票看,近一个月,南向资金净卖出前十名分别为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腾讯控股、信达生物、理想汽车-W、中兴通讯、潍柴动力、快手-W、赣锋锂业、恒生中国企业,净卖出金额介于90.75亿港元至4.31亿港元之间,其中,净卖出前三名卖出额均超21亿港元。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过10%的个股420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过30%的个股150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过50%的个股41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过60%的个股11只。其中,持股前三名分别为中国电信、绿色动力环保、中远海能,持股比例分别达71.72%、69.48%、69.11%。
今年1月1日至11月10日,南向资金增持比例超过5%的个股207只,南向资金增持比例超过10%的个股95只,南向资金增持比例超过20%的个股22只,南向资金增持比例超过30%的个股9只,南向资金增持比例前三名个股分别为昊天国际、一脉阳光、赤峰黄金,增持比例分别达54.84%、43.09%、41.42%。
从增持股数来看,今年1月1日至11月10日,共有200只港股被南向资金增持超过1亿股,77只港股被南向资金增持超过3亿股,46只港股被南向资金增持超过5亿股,20只港股被南向资金增持超过10亿股。其中,建设银行、昊天国际、中国银行被增持股数位居前三名,增持股份数量分别达70.91亿股、62.03亿股、53.74亿股。
从行业分布来看,近一个月,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南向资金净买入三大行业分别为银行、石油石化、非银金融,净买入额分别为238.18亿港元、131.06亿港元、128.76亿港元;净卖出前三大行业为商贸零售、传媒、医药生物,净卖出金额分别为105.65亿港元、13.91亿港元、13.02亿港元。
拉长时间来看,2020年至2024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亿港元、4544亿港元、3863亿港元、3188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2024年开始,南向资金加码买入港股,净买入额大幅增加。2025年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在7个月时间内超越了2024年全年。2025年至今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1.3万亿港元,再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港股估值水平仍具吸引力,南向资金加仓港股态势仍将延续。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徐荔蓉认为,港股市场存在许多估值占优、业绩有韧性的稀缺标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巨大,未来港股将成为居民分散风险、丰富收益来源的不可或缺的核心一环,预计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态势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