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11 19:09:40 股吧网页版
微醺情绪价值“稀释” 百润股份的威士忌梦能否“救场”
来源:北京商报


K图 002568_0

  曾一度借“微醺”深耕年轻消费群体的锐澳,如今所传递的情绪价值似乎早已“稀释”。11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部分终端市场发现,相较于此前抢占低度酒货架“C位”的锐澳预调鸡尾酒,如今已被多款“小甜水”抢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锐澳旗下产品生产日期停留在2024年7月。

  终端产品货架占有率降低、动销下降,使得锐澳母公司百润股份的业绩面临压力。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百润股份营业收入下降约5%,归母净利下降约4%。如今,面对主业增长乏力,百润股份能否借助威士忌业务这一第二增长曲线走出困境?

  保质期“告急”

  走访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此前曾一度占据低度酒货架约三分之二位置的锐澳旗下产品,如今也仅占据不足三分之一的位置,且被摆放在货架较为偏僻的角落。取而代之的,则多为三得利旗下和乐怡、196°C预调鸡尾酒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部分商超中锐澳旗下产品生产日期停留在2024年。以锐澳旗下8度强爽系列产品为例,在位于宣武门附近的沃尔玛店内,记者发现强爽系列产品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而在长椿街附近的商超内,该系列产品生产日期则为2024年7月,这也意味着该产品还有2个月即将过期。

  产品动销不畅在存货周转天数上也有所体现。公开资料显示,2021—2024年,百润股份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58.06天、137.87天、217.83天、354.84天。而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百润股份存货周转天数也提升至468.66天。这也意味着,一瓶百润股份旗下产品四年前从出厂到被消费者选购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而如今却需要15多个月。

  面向年轻人的低度酒不再被“独宠”之下,百润股份的业绩也呈现下滑趋势。财报数据显示,1—9月百润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9亿元,同比下降4.35%。针对前三季度业绩下降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向百润股份董秘办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获得回复。

  事实上,百润股份业绩承压早已显现。2024年百润股份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61%;归母净利同比下降11.15%。而继2024年营收、净利润均下滑后,2025年上半年百润股份营收、净利润再度减少,其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56%;归母净利同比下降3.32%。值得注意的是,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占百润股份总营收超八成的酒类产品营收更是下滑了9.35%,销售量也从2024年上半年的1721.5万箱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1503.27万箱,同比减少12.68%。

  对此,潮饮荟(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殷凯指出,如今酒类行业普遍承压,预调鸡尾酒作为非刚需品,受宏观消费疲软影响更显著。其次,锐澳微醺系列受限于“低度小甜水”定位,消费场景(独饮/女性)难以突破,面对消费者偏好转向,增长乏力。同时,锐澳还面临较大的渠道压力。

  来自“跨界”的压力

  曾经凭借精准营销大获成功的RIO鸡尾酒,如今也面临保质期“告急”的境遇。而在产品动销不畅、业绩承压背后,是市场全方位挤压竞争带来的结果。其中,这样的竞争不仅来源于低度酒老牌劲敌的赛道内部压力,同样也来自白酒、黄酒等“跨界”产品的外部压力。

  纵观当下微醺赛道,除锐澳外,包括三得利旗下和乐怡、196°C预调鸡尾酒等产品均成为消费者在选购低度酒时的“备选项”。西单附近烟酒店店员表示:“目前‘小甜水’类型产品选择非常多,消费者也较为分散。前几年品牌主要集中在锐澳、和乐怡等品牌时,锐澳旗下产品卖得非常火。但现在品牌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多,消费者自然选择也会被分散,锐澳不再是消费者饮用‘小甜水’的必选项了。”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淘宝App查询发现,在搜索“低度微醺酒”关键词时,前十款主要集中于三得利、旺旺以及会稽山旗下产品,并未出现锐澳旗下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低度酒赛道中,国产产品主要集中于锐澳,进口产品则集中于三得利旗下产品。但当下低度酒市场容量不断扩充,使得众多品牌集体涌入持续瓜分着市场份额。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老牌头部品牌锐澳的空间。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在市场容量持续扩充之下,低度酒市场也逐渐从蓝海转变为红海市场。而对于锐澳而言,其所面临的压力不再单纯来自同类型“小甜水”品牌,与此同时还需要面对来自白酒、黄酒等品类跨界推出的低度酒产品的挤压。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甚至是会稽山等品牌频频加码低度酒赛道。其中,五粮液宣布重启29度产品“一见倾心”;泸州老窖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即将推出28度国窖1573,并计划研发16度,甚至6度等更低度数产品;洋河股份此前计划上市果酒、露酒和低度潮饮等新品;酒鬼酒宣布进行33度、28度、21度、18度等低度产品准备工作;会稽山推出气泡黄酒。

  尽管白酒品牌们涌入低度酒空间给锐澳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无形压力,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其相较于白酒产品而言更独特的“小甜水”特性似乎为其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广科战略首席咨询师沈萌表示,锐澳能更精准覆盖低度酒的消费需求。鸡尾酒从偏好上与白酒和啤酒存在明显的定位边界,因此在稳定和强化消费场景的前提下,能够更突出鸡尾酒的市场特征。

  威士忌前路几何?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百润股份早已开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烈酒成为其选择的方向。据了解,在经历2016年预调酒业务下滑后,百润股份便着手推进威士忌业务线。其中,2017年,百润股份与成都邛崃市人民政府签署《伏特加及威士忌生产建设项目投资协议书》,迈出威士忌布局的第一步。此后,2020年、2021年两次募资21亿元购置橡木桶。时至今日,2025年百润股份旗下“崃州”与“百利得”两大威士忌品牌正式推向市场。

  对于此时落地威士忌产品的百润股份而言,在近年来威士忌赛道持续扩容无疑是切入该赛道的有利时机。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威士忌产业调研报告》,2024年中国境内威士忌项目已从2023年的24家增至2024年的45家,近乎翻倍。目前,中国境内(含中国台湾地区2家)从事威士忌生产经营活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共45家,其中投产项目26个,试运营1个,在建项目10个,待建项目8个。

  酒类资深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中国威士忌本土化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中国威士忌市场容量大约在50亿—80亿元,虽然与白酒相比基数比较小,但是每年的增速不低于15%。此外,国产威士忌价格优势明显,国产品牌未来发展值得看好。

  尽管威士忌市场扩容仍在持续,但伴随着市场扩容而来的不仅是要面临进口老牌威士忌劲旅,同时也需要面临新品牌的挤压竞争。

  对于百润股份旗下威士忌产品而言,品牌影响力无疑是其首先需要面对的。纵观当下威士忌赛道,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主要集中于头部品牌如苏格登、麦卡伦、芝华士等品牌。相较于上述品牌而言,“崃州”与“百利得”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消费者认知不足,产品在线下渠道难觅踪影。而线上渠道,百润股份旗下威士忌产品表现也略逊于其他品牌。

  针对百润股份旗下产品销售情况,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淘宝App查询发现,在崃州旗舰店内,销量最佳的产品为百利得崃州烈酒22单一调和威士忌,已售超1000笔。而与百利得价格相似的竞品产品金宾波本威士忌已售超7000笔。

  不仅如此,除品牌影响力外,在众多品牌蜂拥而至的同时,动销情况也成为百润股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此前走访终端市场发现,七鲜商超进口酒专区内,格兰威特单一麦芽苏格兰威士忌12年陈酿的生产日期停留在2023年7月;百龄坛特醇苏格兰威士忌生产日期为2024年2月。方庄附近烟酒店店员也表示,今年春节旺季,进口威士忌品牌也面临着和白酒类似的动销不畅、库存压力等情况。尽管当下是威士忌消费旺季,但目前销量却较少。

  殷凯表示,烈酒将是百润的第二增长曲线,与锐澳也有协同效应,具备中高端潜力。但威士忌是典型的投资回报期极长的项目,目前仍处于导入期,至少还需2—3年培育,短期贡献有限且可能分流营销资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