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本知名科技投资公司软银集团向市场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宣布已于10月清仓“AI芯片霸主”英伟达股份,这一行为直接让软银集团套现58.3亿美元。
截至发稿,英伟达盘前股价一路走低,离跌破196美元/股仅一步之遥。而就在上月底,英伟达股价升破210美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历史上首个跨过这一门槛的公司。
11月11日下午,软银集团公布了截至9月末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软银集团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已于10月出售了所持全部英伟达股份,合计约3210万股,总价值约58.3亿美元。此次出售未反映在软银集团第二季度财报中,该公司也未披露出售原因。
回溯过往,软银集团与英伟达之间“纠葛”不断,这也并非软银集团首次做出清仓之举。2017年,软银集团以40亿美元入股英伟达,拿下英伟达近5%股份。但到了2019年,软银集团却突然清空了其所持的全部英伟达股份,套现70亿美元,这也让软银集团没能搭上英伟达市值从千亿美元“狂飙”到4万亿美元的“便车”。但从去年开始,软银集团又将目光重新锁定英伟达,去年四季度的持仓为1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又再次增持英伟达股份,持仓来到了约30亿美元,这一持仓份额也一直延续到了这次清仓。
软银集团此次官宣清仓英伟达股票的时点颇为微妙。当下,市场对AI投资的担忧情绪正在升温,由此引发了市场对AI投资是否存在潜在泡沫的激烈辩论。
而机构的一些数据显示,美国科技巨头发行的债券或正在遭到投资者抛售。根据美国银行发布的数据,由包括Alphabet、Meta、微软和甲骨文等正在建设庞大数据中心的公司在内的所谓“超大规模运算企业”发行的一篮子债券,相较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利差已升至0.78个百分点,为今年4月市场震荡以来的最高水平,较9月的0.5个百分点明显扩大。而利差扩大折射出了投资者对科技公司通过债务市场为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融资的担忧正在不断强化。
那么,AI投资是否会重蹈此前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覆辙?花旗集团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尽管存在围绕AI资本支出泡沫的债务和循环融资组合的担忧,但由于CoWoS产能限制,AI供应在2026年之前都将低于需求,并可能在2027年的某个时点才能赶上。这一判断意味着,旺盛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非投机炒作的产物。
高盛发布研报称,当下AI热潮与21世纪初的狂热景象愈发相似的风险正在上升。随着AI投资热潮持续,上世纪90年代积累的失衡风险可能会愈发明显。不过,该机构也表示,如今大多数科技企业似乎主要依靠自由现金流为资本支出融资,企业债务与利润的比率还远低于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并且认为AI交易行情仍有上涨空间。